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8-12-032018-12-31

作业要求 :

题目:

      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新课程标准,拿自己做过的一篇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与改进,认真思考:读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并最终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改进案例,内 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设计要求教学版块清晰,内容具有递进性、层次性,教学方法科学合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反思真实深刻,有针对性。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

4.请在截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隆松柏    所属单位:第六中学    提交时间: 2018-12-05 09:33:09    浏览数( 4 ) 【举报】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比热容

姓名

隆松柏

工作单位:

红花岗区第六中学

学科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

提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

 

 

在自然导入新课的同时,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经验探究

一、提出问题:

1.从小到大,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可适当进行爱劳动、孝敬父母的教育)

2.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

 

 

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验探究】

一、提出问题

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或者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教师导引一: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

2.教师导引二:怎样确定水和砂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

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

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倾听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表一)

物质的种类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min)  

 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 

(表二)

物质的种类  加热的时间(min) 升高的温度(℃)  

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

 

 

 

必要的指导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在探究目标的统一的前提下,各小组之间有的方案不同、有的器材不同、有的方法不同,这种开放的探究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教学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

(1)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

(2)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

 

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殊路同归,使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

 

五、分析与论证

 

1.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2.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几个小组的数据,进行交流。

3.根据实验数据学生不难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接着进一步分析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由表一数据可比较容易分析出水吸热能力强

利用类比,学生可以自己下定义,让学生体验到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五、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用具

  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六、教学评价设计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2.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八、板书设计

比热容

1.      比热容的概念

2.      比热容的定义

3.      比热容的运用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我在设计此课时,从沿海渔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由提出问题入手开展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带领学生走向科学的殿堂。 

  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评语

用煤油加热有一定的危险性,加热沙子时必须加入适量的水,否则不易测量温度的变化。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应多举例并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多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语时间 :2018-12-10 16:02:41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