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8-12-032018-12-31

作业要求 :

题目:

      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新课程标准,拿自己做过的一篇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与改进,认真思考:读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并最终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改进案例,内 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设计要求教学版块清晰,内容具有递进性、层次性,教学方法科学合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反思真实深刻,有针对性。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

4.请在截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潘忠燕    所属单位:第十七中学    提交时间: 2018-12-10 08:58:43    浏览数( 2 )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1力教案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根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中第六章第一节“力”进行设计的。本节是在具体讨论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前让学生建立力的初步概念,了解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课文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单实验,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

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拟订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1)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

2)难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情分析

本章章名叫“熟悉而陌生的力”。其中的“熟悉”是指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与力有关的词语,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陌生”则是强调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科学内涵,有丰富的物理内容,这方面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过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进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身边物体多作些小实验,亲身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实验器材:磁铁  铁钉  

2.课件

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学情分析,本节教材设计的主要思路为:

1、物理中力的概念是从大量与力相关的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说明力是一个科学概念比生活中所说的力要狭隘、确切得多,且它来自生活、生产实际。说明不仅要知道力是什么,更要去经历体验、归纳、概括的过程,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

2、关于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这部分是通过一些人人都可做的小实验或大家都熟悉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得到结论。关于力作用的相互性,要让学生体会到出现力的作用时一定会同时出现两个力,而且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关于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补充微小形变实验,说明力的作用的确会引起物体产生形变,哪怕我们“看不见”这种形变,它也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部分,也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让学生去感受、思考、概括出来的。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引入

(约3min)

 

师:1.游戏(扳手腕)

 2.提问:生活中哪些用到力

师:同学们对力是熟悉的,那大家知道力是什么吗?

师:看来同学们对力的概念又是陌生的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

感受生活中广义的力的概念

生:不知道

从“熟悉”入手,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环节二

新课教学(一、力是什么13min

 

 

 

 

 

 

 

 

 

 

 

 

 

 

 

 

 

 

 

 

 

 

 

 

 

环节二

新课教学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约10min)

 

 

 

 

 

 

 

 

 

 

环节二

新课教学

(二、力的作用效果约10min)

一、力是什么

师:在物理学中,力的概念是从大量与力相关的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

师:请仔细观察和分析图6-1所示的几幅表现力的图片,你能找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吗?

幻灯片展示学生回答

师:除开两个物体,中间还有一组动词。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物体之间的作用。

师:结合前面分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力。

师: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理中常用符号F表示力。

师: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小实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的力:磁铁间的排斥,)

师:每一个力都涉及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

 [练习]对照课本图6-1,找出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过渡]不如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体验]手拍课桌

师:手什么感觉?

师:你拍桌子怎么你的手会疼呢?

[体验]使劲推墙人被推回

师:人为何被推回

结合教材图6-2分析得结论

 [小实验]:磁铁与铁钉之间的相互作用

 

[过渡]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形状

师:观察下面几个现象,受力物体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演示]  拉伸弹簧  

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形变。

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师:再列举一些力使物体形变的例子。

师:是不是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会形变呢?

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过渡]:力还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呢?

师: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进站的列车。

加速冲刺的运动员。

站在自动扶梯上的人。

匀速转动的物体。

师:(静止不动的气球)它的运动状态有改变吗?能让它改变吗?

师:你对它做了什么

师:施加力后的结果是?

师:能再列举一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现象吗?

 

 

 

 

 

 

学生分组讨论,

生1:都包含两个物体。

生2:中间一组都是动词。

 

 

 

 

 

 

 

 

 

学生概括力的定义,知道力的符号。

 

学生举例反驳。

 

学生完成静电吸引的小实验体验不接触物体间的力。

 

了解什么是施力物和受力物

 

 

学生交流、练习

 

 

 

学生亲身参与感受

生:疼!

生:桌子对手也施加了力。

 

生:人给墙一个力,同时墙也给人一个力。

生:磁铁吸引铁钉,铁钉也吸引磁铁

生: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学生观察总结。

生:形状变了。

 

 

 

 

生: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生1:不是。

生2:是。

 

学生读书自学。

应用自学知识解决问题,回馈自学效果。

 

生:没有。

学生上台演示

 

生:我对它施加了力

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举例,并判断力改变了速度的哪个方面。

 

 

 

提出问题:力是什么?并让学生从日常经历中找到力的存在。

 

 

使学生体验从实例中抽象出共性的过程。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形成交流和竞争的氛围。

 

 

 

了解什么是“力的作用”明确“力”与“力的作用”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日常的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表明两物体有力的作用并不一定相互接触。

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并得出力的概念。

 

本部分内容略讲,主要训练学生找出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受力物,向它施力的物体是施力物。

 

 

通过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直观、明了。

 

 

 

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培养学生题后反思的习惯

 

 

 

 

 

 

通过对身边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得出结论。并展开联想得到更多的应证。

 

激发矛盾形成支持不同观点的阵营,再由视频演示解决问题,起到加强印象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判断一个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为下一章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做好伏笔。

 

 

由运动状态不变到改变的过程,体会其中力所起到的作用,明确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环节三

小节与巩固练习

(约5min)

回顾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

§6-1

一、什么是力

力是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作用

                 

  (施力物   (受力物)(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

三、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形状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老师评语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