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8-10-16 — 2018-12-20
作业要求 :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 :教务管理专员
提交者:学员邓建东 所属单位:贵定县第四中学 提交时间: 2018-12-08 17:11:07 浏览数( 0 ) 【举报】
黄 河 颂
1.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课标建议: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2.学生分析
《黄河颂》是一首诗歌,一方面“情感是诗歌飞翔的翅膀”,另一方面按文学史的观点,它还是一首“思想大于艺术,情感多于形象”的“广场诗歌”,所以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知识能力目标:
①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②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②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
③分析诗歌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歌。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2)学习重点及难点
学习重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语言特点,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突破:
①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
②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
③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概,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预习目标
①搜集有关黄河、《黄河大合唱》的资料。
②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预习重点
掌握字词,朗读诗歌。
预习任务
一、通过网络、报刊、资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黄河、《黄河大合唱》的材料(文字、图片、音像等)。
二、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情况。
三、反复诵读诗歌,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体味诗歌的感情。
预习诊断
一、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1、读一读,写一写。
狂澜( ) 气魄( ) 屏嶂( ) 山巅( ) 哺育( )
2、查一查,理解词义。
①澎湃:
②狂澜:
③屏嶂:
④九曲连环:
⑤一泻万丈:
3、形似字注音组词。
魄( )___巅( )___宛( )___障( )___
魂( )___颠( )___婉( )___嶂( )___
4、识记语文常识。
《黄河颂》选自组诗( ),词作者是( ),原名( )。
黄河发源于_________北麓,流入_____,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____省(自治区)。
二、整体感知大意:
5、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整理出全诗的结构。
预习诊断提示:1、lán pò zhàng diān bǔ 2、①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②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③屏嶂:像屏风那样遮拦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遮挡。④九曲连环:形容广阔或壮大。⑤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3、略 4、《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张光年 巴颜喀拉山 渤海 九 5、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大地、黄河激励中华儿女。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结构参照后面的板书设计)
一、导读,创设情境
课前,多媒体展示黄河景观图片,播放《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预先创设情境,上课后,诗情导入:
同学们,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古往今来,众多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文人墨客,来到黄河之边,站在高山之巅,歌唱着黄河,赞叹着黄河。当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学习黄河的不朽精神!
二、初读,预习感知
(一)预习内容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河、《黄河大合唱》材料,挑选出优秀的。
2、全班交流各小组优秀材料。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黄河及《黄河大合唱》有充分的了解,不仅为学习诗歌做好铺垫,也为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打下基础。
(二)预习效果展示
1、学生在黑板上展示“预习诊断”的内容,学生互相纠错,老师点拨疑点内容。
2、展示诗歌的朗读
①先由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再指个人读(两三个学生)。
②由学生评价朗读效果。要求:先指出读音和断句上的错误,再评价朗读的情况,指出朗读的优点和不足。
③全班齐读第一遍。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三)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以及质疑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研读,精讲点拨
(一)研读重点——体会诗歌情感,理清诗歌思路
1、结合历史背景朗读。
① 朗读指导:《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②同学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小组讨论,共同交流,读出感情。
2、聆听名家朗读。
再次体会诗歌的情感,听清诗歌的停顿。
之所以在这个环节才引进名家朗诵,一是为了巩固情感体会的成果;二是为了在教学重难点之间巧妙过渡,并相应降低“理清诗歌思路”的坡度和难度。
3、质疑探究朗读。
在朗读诗歌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①课文的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②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归纳:
①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三个方面赞美。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②“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大地,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儿女。
4、全班齐读第二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有层次地朗读诗歌。
(二)研读难点——师生合作互动,品析诗歌语言
1、朗读诗歌,提出质疑:
①“……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
②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2、师生共同品读诗歌,抓关键语句,讨论交流并归纳:
①不行。“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②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暗喻),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暗喻),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万里长城。这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的;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是从表面上理解。从深层理解,黄河如一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3、全班齐读第三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有层次、有节奏地朗读诗歌。(配乐)
诗歌讲究语言的凝练、生动、传神,所以千百年诗人们都很讲究“炼字”、“炼句”。对这样的雅词佳句,我们要仔细品,用心读。
(三)研读拓展点——丰富知识积累,提升朗读能力
1、请大家将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诗篇朗读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看谁读得好,读得多。
2、自主朗读《黄河之水天上来》(下发材料),并和课文进行比较。
设计这个环节,我考虑有两点:文艺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起源于游戏”,中国古代文人就有“饮酒作诗对对子”的传统。这样的小游戏,学生的心情是放松的,闲适的,愉悦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对精短诗文来说,联读也能丰富学生的积累,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通读,达标测评
1、背诵诗歌,自由畅谈学习这首诗歌的收获。
2、达标测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阅,老师分层次批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iān峰( ) 流xiè( ) 狂lán( )
pínɡ障( ) 发yuán( ) wǎn转(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哺育( ) 澎湃( ) 浊流( )
劈成( ) 气魄( ) 臂膀( )
3、词语填空
不屈不 惊涛 浪 一 千里 浊流 转
九曲连 万丈 澜 文明 国 奔腾不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 ,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多少英雄的故事, !
③你是伟大坚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
魄, 。
④你一泻万丈, , 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5、下面诗句都与黄河有关,你能否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②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流到海不复回。
④一樽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限事,从头说。
6、下面对《黄河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赞美中华母亲河的颂歌,诗人借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B.这是一首赞美爱国情操的优美旋律,节奏明快,风格豪迈。
C.歌词运用大量的比喻反复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幅壮丽画卷。
D.歌词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黄河实景,后一部分抒发了豪迈的思想感情。
7、本诗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找出作为思路梳理依据的关键性词语。
8、找出描写俯瞰黄河全景的句子。
9、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10、诗歌尾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达标测试提示:1、巅 泻 澜 屏 源 宛 2、略 3、略 4、略 5、①黄河远上白云间②黄河入海流③黄河之水天上来④黄河侧 6、B 7、“望”、“颂”8、“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9、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10、代表中华儿女要向它学习的誓言,表达作者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黄 河 颂
光未然
自然特点
黄河颂 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地理环境
历史贡献
序 曲: 总写伟大坚强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实
主 体: 望黄河—颂黄河 黄河保卫了中华大地
黄河激励了中华儿女 虚
尾 声: 学习黄河精神
激发爱国豪情
主 题: 歌颂黄河 —— 歌颂中华民族 学习黄河精神
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
1、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这堂课,我以朗读为主线,以线带面,层层推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黄河、保护母亲河的情感;结合历史背景,倾听名家诵读;学生自由诵读的情感体验无不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以情感熏陶。如果每节课教学都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影响,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2、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这些对话告诉我们,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来体悟情感很重要。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对“摇篮”“屏障”“臂膀”等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是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这种交流,有利于师生间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语感的迁移,并形成一种共有的语言文化心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评语时间 :2018-12-11 14: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