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3-08 2019-04-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唐彬    所属单位:盘州市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3-05 09:16:57    浏览数( 0 ) 【举报】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盘州市第一中学  唐彬

一、设计理念:

在高速信息化高度科技化的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中不适当的思想,才能真正体现出现代教育理论中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的教学理念。基于这些基本认识,本节课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活动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盐类水解平衡是动态平衡的一种,影响盐类水解因素是已学过的电离平衡理论和平衡移动理论的综合应用。在学完电离平衡的理论之后,《盐类水解》一节将利用电离平衡的理论来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盐类水解平衡的概念。在本节内容之前教材从盐类物质入手分析了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并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

本课时探讨影响盐类水解因素,侧重于盐类水解达到平衡后,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的影响,尤其是温度和溶液酸碱性等外因的影响,并对盐类水解实例进行分析。本课时是对电离平衡理论、盐类水解知识和平衡移动的综合应用。课程本身有运用设计探究实验、理论探究实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并渗透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在学完《盐类水解》第一课时以及《化学平衡》后,学生已有知识:

①平衡移动理论;

②盐类水解和盐结构的关系,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则;

③盐类水解实质;

④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

学生对电离平衡理论、盐类水解知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综合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堂上应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兴趣引导,切实做到“授之以渔”。

 2实验技能基础

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和实验,学生掌握了试管实验等基本实验技能。但对实验设计不是很熟悉,虽然在化学平衡教学中渗透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但在实验设计中没有运用过控制变量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盐类水解移动的影响因素,熟知内因和各种外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②、掌握盐类水解移动规律,能利用盐的水解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总结结论的能力;

、通过平衡移动教学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盐类水解的规律的总结,体会事物变化的那种丰富多彩的内在美;

、体验设计实验及过程中的惊喜,使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盐类水解平衡因素

难点——从同一影响因素的不同方面去设计实验和提炼总结结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联系已学知识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思考,回顾已学旧知识

激活学生所学知识,为本节课教学铺垫知识基础

2组织学生分组、分工进行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因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进行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外界因素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规律

思考,不断联系旧知内化知识

通过简洁精炼的分析让学生不断内化所学规律

4、通过实例1——氯化铁水解平衡受各种外因影响,引导学生将所学规律进行探索性运用

思考,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平衡移动的相关概念

运用所学知识,强化知识的获得感和成功运用知识后的成就感;

5、通过实例2——醋酸钠水解平衡受各种外因影响,引导学生将所学规律进行探索性运用

思考,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平衡移动的相关概念

运用所学知识,强化知识的获得感和成功运用知识后的成就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6、通过“课堂训练”的系列精选题,让学生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分析、思考,不断深化知识的运用

通过难度逐渐提高的题目,不断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兴趣;及时检测、反馈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7、回顾本节课程的主干知识

回顾本节课程的主干知识

巩固所学,为课后训练做知识和能力储备;

8、布置通过精选的课后复习题目

明确课后训练题目,进行课后复习巩固

进一步固化所学,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及时检测、反馈学习状况

 

七、板书设计: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

2、外因:

①温度——越热越水解

②浓度——越稀越水解

③外加酸/碱——具体情况分析(可能抑制或促进)

④外加能引起双水解的盐——促进盐类水解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运用规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程中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分组实验中并没有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积极参与,在课程中也没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自主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以下几点是本次教学中提炼出的值得我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的方面:

1要注重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程一开头的实验探究,能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学生乐学、乐思考,老师循循诱导,不断深化的良好课堂生态。

2要重视新旧知识联系,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知识的接受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尤其对学习中等及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我发现想降低新知识的门槛就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本课教学内容可以借鉴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思维,采用内外因学习方法,

全面学习。我发现当学生感到他们的学习可以借鉴以往的学习经验有法可循时,以往教学中的畏难情绪大大降低,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3要注重双基掌握与生活实例分析、课堂归纳与课堂练习相结合

实际教学使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切实从课堂中提炼出重点知识,不能仅靠兴趣培养,也要不断分析、归纳和练习。但这种分析、归纳和练习不能过多,否则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能过于枯燥,否则像习题课;也不能过于浅显和深奥,否则达不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少而精巧的设计是对老师知识和经验极大的挑战,也是我今后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方向。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