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3-08 2019-04-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王邦宇    所属单位:盘州市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4-14 13:32:53    浏览数( 0 ) 【举报】

 

 

第七届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

课堂教学设计

 

 

 

IMG_256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设计

 

年级:高二年级

 

 

 

思想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年级思想政治必修三

 

内容摘要:本框题的主要内容有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者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文化创新 源泉  动力  作用  意义  要求

一、课题在教材及本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③<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主要内容是介绍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本框题共有三目组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教材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的角度分析了该观点;第二目是在第一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文化创新的作用。 第三目是在前两目的基础上得出的推论,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前面学习了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下一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又是对本框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讲解,所以本框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课标标准及解读

本框以“文化创新靠什么为议题,探究文化创新的动力和途径。组织系列活动,比较、评议各种文化创新的表现。通过事例解读,说明文化创新和发展源于社会实践。

2.核心素养解析

政治认同:通过本框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我国科技文化创新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认同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投身社会实践,积极参与文化创新。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学精神:通过探讨本框内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实践和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引导同学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3.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

在本课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4.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归纳综合的能力,知识面也在不断的扩大,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时欠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时候思考问题局限于书本,也不会真正把学过的内容在生活中落实,所以本课教学从同学们生活出发,也希望同学们回归生活积极创新。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教学,使学生明确文化创新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进行文化创新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知识和技能目标:

(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的主体。

(5)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生活实际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3.过程和方法:

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分析

本课的重难点: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深刻意义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同学们知道文化创新的过程,体验文化创新的意义,进而突破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框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把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坚持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和政治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播放视频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时间:45分钟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4G网络在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以及5G这种科技文化的出现导入进而引出课题文化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场景以及我国最新技术导入,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新课探究

第一目  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首先引导同学们回顾之前三四课的内容,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总结出: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设计意图: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给同学们简单介绍移动技术发展史的基础上进行第一个探究活动:

探究一:结合导学案上的材料一自主完成:5G技术文化是如何产生的?这说明了什么?

从产生的途径来看;从产生的原因来看;从产生的条件来看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得出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设计意图:从文化创新的过程探究中得出知识点,更直观也更便于学生理解

第二目 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小组合作探究二:播放视频《连接5G以后的世界》畅想5G生活,谈谈5G创新的意义

学生展示 、教师引导:

1.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设计意图:直观感受5G文化创新的意义

第三目 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探究三:(创设情境)在创新的赛道—他们做到了 

自选一文化创作分析其文化创新之处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总结:

(1)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2)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同学们明白文化创新的要求,另一方面让同学们感悟文化创新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要积极参与文化创新。

(三)课堂小结:

引导同学们回顾本课的主要知识

 

七、板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实质      源泉、动力

文化发展     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

     促进       推动

        主体

         人民群众

 

八、作业布置

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网络和练习案上的选择题。

设计意图:构建知识网络使学习内容更具条理性,练习案能够做到及时巩固重要知识点!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