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1-022019-03-06

作业要求 :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吴敏    所属单位:盘州市第三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1-07 21:08:02    浏览数( 0 )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授课教师:盘州市第三中学   吴敏

【课    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土地国策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依据课标要求,本章遵循“认识资源--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编写主线以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节约资源教育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四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

    土地资源对于大多数城里学生来说,这个概念很模糊,和他们的生活完全没有联系。本节教学内容知识性强,不易理解比较枯燥;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位置,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农业的学习,因此,课堂时间紧学习任务重。

【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数据,说明我国人多少”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比重大小。

3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4知道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教学重点】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比重。

2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教学方法】

1、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土地类型的分布。

2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

展示图片:立命之基、生存之本、福之源泉、无价之宝。

师:相信同学们不难看出,图片中米字格中的字都由土字组成,那么这些字为什么都离不开土呢?下面让我们走进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从这几张图片中,你有怎样的发现?

 

 


学习新课

 

、人多地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1、阅读教材P66大字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说一说土地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2)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几位?总人口为多少?人均土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多少?

(3)合作探究完成教材活动题,进一步感知“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过渡

设问:中国的土地类型和中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和气候类型,形成了我国类型齐全的土地资源。


学习新课

、类型齐全

1、出示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结合P67-68大字内容及各类土地资源比例图,了解我国土地类型及其构成特点。

结论

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而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

1、中国土地资源分布,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有哪几种土地类型?面积最大的是?比重较小的是?

(2)我国土地类型齐全,这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3)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所占比重怎样主要分布在哪里?举例说明


过渡

我国土地类型齐全,那么,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都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空间分布上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差异。


学习新课

三、区域差异明显

1、通过前面所学:“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结合“中国耕地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耕地的分布特点及自然原因。

结论:

空间分布: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的丘陵。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属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2、通过前面所学:出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结合“中国地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地的分布特点及自然原因。

结论

空间分布:我国东北、东南、西南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带。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区内降水较多的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

 

 

3、通过前面所学:“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结合“中国地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地的分布特点及自然原因。

结论: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自然原因: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的高原山地。

以上内容,读图归纳,帮助学生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4、出示表格,总结以上所学知识。

1读“中国耕地分布图”,结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1)归纳我国耕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

(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4)说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的干湿区。

5我国耕地分布在这些地区的自原因是什么?

2读“中国地分布图”,结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1)读图说出我国林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2归纳我国林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3)结合中国地形图说我国东北、西南林地主东南林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4)我国东北、西南林地与东南林地有什么显著不同?

(5)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6)说出我国林地主要分布的干湿区。

7我国林地分布区共同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3、读“中国地分布图”,结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1)试着归纳我国草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2)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3)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哪些地形区?

4说出我国草地主要分布的干湿区。

5我国草地分布区共同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6)学生根据以上所学小结填表。


过渡

我们探究了我国我国土地类型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那么,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或土地生产力有没有差别呢?下面我们从热量、水分、光照等角度来探究我国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学习新课

5、中国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大

(1)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高,多耕地和林地。

     南方:多丘陵、山地,气候湿热多雨,以水田为主。

     北方:平原广阔,降水偏少,气温偏低,以旱地为主。

(2)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荒漠为主。

(3)青藏高原区光照充足,但高而寒冷,土地生产力较低,以草原荒漠为主。

 


过渡

    出示三漫画,讲述面对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以及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学习新课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阅读教材思考完成:我国耕地、林地、草地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1、耕地:(1)问题: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2)措施: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高产稳产。

          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

2、林地:(1)问题:由于对林地的管理和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严重。

(2)措施: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需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

 

3、草地:(1)问题: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牧区有1/3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2)措施:在牧区要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或划区轮牧,设法保持草地的生产力。

小结: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整理小结

围绕“土地资源”这一主题,梳理本节所学知识点,以土字型展开小结,进一步强调土字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

 

二、类型齐全

 

三、区域差异明显

 

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盘州市第三中学    吴敏

1、教学后的收获: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本次小组的组成是利用座位形成的四人小组,教师利用PPT展示合作学习的要求和教师提供的资料,使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求清楚,目的明确。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中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小组共同提高。其次,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的学生不仅学得了地理学科的结构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从学生的训练反馈和问卷来看学生喜欢这种课堂组织活动,获得的知识量大和效果好。最后,学生能初步利用网络资料、信息技术来解决地理问题,如对目前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意见。

 

2、教学后的困惑: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习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同时需要有较高的合作技巧,思维层次较高,而实际操作中因一方面受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生活经验缺乏及思维习惯不良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该教学方法本身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时间,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费时。因此,在这次课堂合作学习的第二次中教师没有为学生的学习留有充足的小组学习时间,使得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过于简单,缺乏深度,没有出现预期的交流高潮。

 

其次,本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引导问题。这就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设计的问题必须既有坡度又有启发意义,从而令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如果这些条件不充分的话,实行起来就比较困难。

 

最后,课堂的第二次合作学习结果展示时,还是局限于语言,有些学生小组交流受时间的限制,没有充分。假如能利用网络为学生设计专题讨论版,那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就可以开展的更充分、能激起学生的思想火花。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