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3-08 2019-04-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敖选平    所属单位:盘州市第四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3-11 23:34:21    浏览数( 0 ) 【举报】

大气的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盘州市第四中学

上课教师

敖选平

日期

2018-12-25

教案标题            〈大气的垂直分

总体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大气垂直分布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从而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掌握各大气层有什么特点及其给人类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是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的依据以及各分层的特点,特别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教材讲述的较为详细,平流层以上部分,包括中间层、热层、外层,教材归纳为高层大气,这是新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教材这样处理,既突出了重点即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对流层和平流层,同时又利于学生了解高层大气中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电离层,至于目前与人类联系相对较少的其他几层大气,简略处理,减少学习的头绪,详略编排得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各大气层的特征,应该抓住关键环节,即气温的垂直变化不同引起大气的运动特点各异,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因此导致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对流运动,使水汽易于凝结,而对流层大气固体杂质丰富,因而容易形成降水;平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而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不易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利于飞行。由此可以看出每层大气其运动特点都是由于气温的变化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可从教材提供的图像中得以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气垂直分布的依据

难点:大气的垂直分布以及各分层的特点。

教学方法

通过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运用启发式进行授课大气垂直分层的关键是各层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这部分内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通过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图像,让学生自己总结各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特点,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这种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绘制各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图,绘制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因此绘制方法与以往有所不同;掌握了气温变化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大气运动状况,特别是平流层大气运动特点可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说明大型飞机在平流层飞行为什么平稳,再结合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分布及作用,了解对流层和平流层天气变化状况;对于高层大气,重点是电离层,注意引导学生与已学过的太阳活动的知识相联系,说明电离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即可。

教学方式    多媒体授课方式及板书授课方式

教学过程

(引课) 教师利用ppt演示各种运动员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登山运动员的服装与其他运动员的不一样?大气的温度是否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会不断降低下去?当气温垂直分布出现不同变化时,大气的运动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大气的密度也会随之改变由此说明大气垂直分布的依据。

(板书)1.大气垂直分布的依据

       利用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结合大气各组成部分特点及用途引出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由于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不均匀分布,按其成分温度密度运动状况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整个大气层分为三个层次,即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 个大气层的特点

       (阅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发现各大气层的特点,在不同的大气层中都有哪些人类活动?

首先,看图随高度增加气温如何变化分析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时,大气如何运动?说明这种运动是否旺盛与地面受热多少密切相关,地面受热多,运动旺盛,反之减弱由此引出对流层大气再不同纬度厚度不同的原因。根据运动特点及其水汽和固体杂质密集分布,说明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以说明与人类的关系。

其次,引导学生读图,随着高度的增加,是否气温始终递减由此引出平流层大气气温分布与对流层的不同,分析其原因只是让学生知道是由于O3层存在吸收大量紫外线致使大气增温,并对人类生存起到天然屏障作用

再次,关于高层大气的知识,重点提醒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中相关的知识与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联系起来,点出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带来的方便,由此说明高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

3 知识迁移

提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问)如果你 是一个飞行员,你知道应该在哪里避免湍流要求学生绘制气温垂直分布图,特别提醒学生,对流层气温变化曲线与以往绘制的方法略有差别,注意仔细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然后自行绘制

4 课讲完后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绘图并讨论,帮助学生解决课上的疑难问题

课后反思

 这节课优点是能够很好的结合图分析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大部分时间也留给

了学生,但是内容量减少了,导致深度不够。反思后觉得如果以练习题的方式

且练习题要结合生活实际自然现象带动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

对本课知识的理解,这样即能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

节课的深度,还能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附件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