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3-08 2019-04-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黄浪    所属单位:盘州市第五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1-21 17:18:49    浏览数( 0 ) 【举报】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与反思

         

注:取材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

(第一课时)

总体思路:

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去,本节课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重要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通过提出问题,解结问题,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认知“读书服务于生活及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酸碱指示剂及其应用。

B、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已有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

认识酸碱指示剂能和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难点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方法

引导——讲解分析模式——探究教学

师准备:食醋、稀盐酸、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

师:当今社会,我们提倡“公平、公正”的生活方式,但是,有的不法商人会用黄铜冒充黄金来销售给老百姓,同学们,如果是在家里,我们使用什么物品判断“黄金”的真假?

聆听后回答:可以用食醋。

师:那么,如何判断呢?

生:在“黄金”上滴加食醋,看是否产生气泡。

师:我们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师: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那么,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

温故而知新

请同学们回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让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书写)。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滴加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回忆溶液颜色的变化。在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回忆溶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红。

新知识探究

1、那么,同学们,哪些物质使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变色呢?〔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苹果汁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师:(同学们,因为酸碱的脾气火爆,如果我们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千万小心,小心,再小心,不要让我们的衣服、皮肤、脸跟酸碱溶液发生亲密接触,否则,我们将“面目全非”。)

师:〔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滴入食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1—2ml,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总结能力。

师: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信息,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2你认为紫色石蕊取到什么作用?

生:1、醋和苹果汁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

2、紫色石蕊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师:像石蕊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称做酸碱指示剂。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除了石蕊溶液外还有酚酞。

师:在试管内分别加入食醋、苹果汁、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小结〕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过渡〕石蕊和酚酞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能用于检验酸或碱的物质呢?那么,我们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呢

问题探究〕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OH溶液、稀HCl、NaCl溶液,使用什么酸碱指示剂把它们鉴定出来?
    生:小组交流讨论,相互补充,完善方案

:我们选择石蕊溶液还是无色酚酞好呢?

生:紫色石蕊好,因为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师:同学们,除了实验室的这两种酸碱指示剂,我们现实生活

可以自制指示剂,请同学们下去阅读课本51页,自己去尝试一下。

体验化学知识探究的乐趣。

3、简单了解酸的定义
物质溶解在水中,产生(解离)的阳离子全部是H+,这样化合

物叫做酸
    知识拓展
    师:酸和酸性溶液一样吗?
    例如,NaHSO4溶液显酸性,但它不是酸。(最好用实验证明)
    小结:酸一定显酸性,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
    素质提升
    师:小明同学在学习了酸的知识后,他想对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老师供了以下用品:稀盐酸、氯化钠溶液、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和若干支试管(温馨提示: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小明做出如下判断:在稀盐酸中存在如下微粒:1.Cl- 2.H+  3.      分子。小明想,稀盐酸中是什么微粒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呢?小明猜想:可能是Cl- ,可能是H+ ,也可能是水分子。最后,小明认为是H+使石蕊变红色,现在让我们和小明一起完成他的探究之旅。

生:用三支试管,分别取1—2ml稀盐酸、氯化钠溶液、蒸馏水,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紫色石蕊,观察颜色的变化。只有盛稀盐酸的试管变红,其他两支试管都没有变色。

由此说明:稀盐酸中有Cl和水分子-,氯化钠溶液中也有Cl-,蒸馏水中有水分子,而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不变色,从而说明变色跟Cl-没有关系,跟水分子也没关系,所以,变色是由稀盐酸中的H+ 有关。

师:很好,同学们,学习过程是从痛苦到快乐的过程,刚刚同学们都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纠结、徘徊、彷徨;而当接近目标,实现目标的时候,同学们又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快乐。所以,学习痛苦并快乐着!

师:同学们,既然酸中是氢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么,碱溶液中又是什么离子使无色酚酞变色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

认识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酸 

1、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

2、汽车电瓶里含有硫酸;

3、食醋里含有醋酸,也叫乙酸;

4、酸雨里含有亚硫酸,也可能含有硝酸。

同学们,我们将在下堂课探究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希望大家课后预习好。

结束语:

同学们,下课铃声响了,铃声终结了我们本次的化学之旅,但是,她不能终结你们的思维,更不能终结你们对科学的探究之旅!

 

 

板书设计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什么是酸碱指示剂

跟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碱指示剂。

2、有哪些酸碱指示剂

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3、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其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化学起源于生活;同时,回顾旧知识,由在家里如何鉴定“黄金”的真假,让学生知道,食醋的用途不只是调味,还可以鉴定“黄金”的真假。从而引出酸这类物质及如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最终引出了酸碱指示剂。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认识到酸碱指示剂,只是没有系统的介绍。本节课主要是比较系统的给学生介绍酸碱指示剂及其用途,因而学生不会感到太大的困难。通过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从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通过相互讨论,总结出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溶液变色的情况。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呈现了两个题目,第一个简单,第二个较难。知识由浅入深,通过教师的引导,有同学之间的讨论,又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在总体设计上体现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及幽默风趣课堂场景;同时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然而,由于时间的因素,本节课学生的动手机会明显的不足,束缚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这是今后教学中应该突破的地方,如何凸显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们必须回归真正的课堂。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自我素质的提升,这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的目标。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