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3-08 2019-04-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龚仁志    所属单位:盘州市第七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3-12 13:28:25    浏览数( 1 ) 【举报】

《乙醇》教学设计及反思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了解官能团和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3、了解乙醇的主要用途。

4、了解乙醇的组成及主要性质。加深认识这些物质对于人类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从乙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步形成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质疑、反思中提升内在素养,逐步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学情分析 

1、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对乙醇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于本章又学习了甲烷、乙烯、苯的结构和性质,其间掌握了烃类化合物及有机物的成键特征等知识,为本节课学习乙醇的组成及性质奠定了基础。

2、在化学必修一做过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学生对于钠的储存方式、正确取用方法以及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已然了然于胸,结合本节课的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多种方法进行科学实验。

教法分析 

乙醇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其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 “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结合讲授法、实验讨论法、问题解决法,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的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以期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重点 

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前课间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上课时ppt展示与酒相关的图片,随机指定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与酒相关的诗词、典故或酿酒技术以及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酒文化等以引入课题—乙醇

此处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得同学们自己轻松地走进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信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推进新课 自主学习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一幕幕的精彩表现,足见大家的生活经验之丰富多彩,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中国的酒文化确实是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酒中的溶质—乙醇这种我们常见的有机物。通常在学习某一物质时,我们首先是观察并学习其物理性质,我们主要通过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溶解性、密度等方面进行学习的.在深入学习乙醇的性质之前,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73页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颜  色:无色透明

气  味:特殊香味

状  态:液体

密  度:比水小200℃时的密度是0.7893g/cm3

挥发性:沸点78℃,易挥发

溶解性:和水可以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三、思考交流 探究释疑 

要求学生书写乙醇的化学式,并结合已经知道的乙醇的用途,应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以及联系前面化学键和同分异构体等相关知识知识,试着写出乙醇可能有的结构式。

根据具备知识推测乙醇可能的结构式 

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究竟哪一个是乙醇的分子结构式?

科学探究1  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视频播放实验3-2〕乙醇与钠的反应

进一步验证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时的断键方式

(多媒体)实验3-2的现象:钠粒沉于无水酒精液面下,钠块不断溶解产生气泡。钠粒没有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收集气体,移近火焰发出响亮的爆鸣声,点燃气体,有淡蓝色的火焰,干燥的小烧杯壁上有水珠,加入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

由乙醇与钠的反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金属钠保存在什么物质中?

〔点拨〕煤油是多种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烃的混合物,也就是说金属钠不能置换出烃中的氢,说明C—H不活泼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分析)乙醇与钠的反应时化学键的变化

(投影给出乙醇的结构式,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反应分析乙醇分子中的断键位置)

〔师〕乙醇与钠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类反应?

〔投影〕钠与乙醇、钠与水的反应的比较 

结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分析乙醇的结构式,乙醇与钠反应也产生氢气,说明乙醇分子中有类似于水的结构,有O-H键 

 (多媒体)二、乙醇的组成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多媒体)乙醇的分子结构并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  

四、有的放矢 理解概念 

将乙醇与乙烷相比,乙醇可以看成是-OH取代了乙烷上的一个H而得到。像这样:烃分子中的一个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产生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请学生列举以前学习过烃的衍生物。

(分析点拨) 乙烷因为被-OH取代生成了乙醇,使得乙醇表现出不同于烷烃的性质,像这样当烃分子的氢原子被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物质的一些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对烃的衍生物性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化学上,我们将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乙醇的官能团是—OH称为“羟基”。卤原子(—X)硝基(—NO2)等都是官能团,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也是官能团。

五、深入探究 释疑解惑 

回忆乙醇的氧化反应

(多媒体)2、乙醇的氧化反应

 

(想一想)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一定是烃呢?

科学探究2  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

〔视频播放实验3-3〕乙醇的催化氧化

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要求学生总结上述实验现象)

实验3-3的现象:(1)铜丝有酒精灯上加热后由红色变成黑色。

                          (2)将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多媒体)3、乙醇的催化氧化:

 (多媒体)探究反应机理

  

〔师〕乙醇除以上化学性质之外,还有其他化学性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深入学习。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请同学们根据乙醇的性质讨论乙醇的用途。

讨论后多媒体展示乙醇的用途,有意识的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本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归纳 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课堂小结之后,教师再加以点拨,然后小结乙醇的结构和乙醇的性质以幻灯片形式投影出来

七、达标测试 你会做吗 

1、能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B)

A.CuSO4•5H2O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D.金属钠

2、乙醇的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右图:         

(1)当乙醇与钠反应时, ① 键断裂。

(2)CH3CH2OH 燃烧键 全部  断裂。

(3)当乙醇与氧化反应,(Cu作催化剂)时,①③ 键断裂。

3、如何分离水和酒精?

八、作业布置 课后活动 

课本P76 习题 1、2、3、10

课后活动

调查酗酒的危害性,对此提出你的建议或看法。

九、板书设计 梳理要点 

3.3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1、分子式:

2、结构式:

3、乙醇与钠的反应

4、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5、乙醇催化氧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运用对比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活动的展开,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注意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衔接,较好地把握知识难度和广度,注意知识的生成与延伸。乙醇是我们常见的含氧有机物,广泛地存在于酒中。本章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为题,展开乙醇、甲醛和乙酸的教学。通过酿酒原理谈到我国古代的酿酒史;从酒中的乙醇谈到酒对人体的作用,继而谈到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对人体行为的影响;从乙醇结构的推断到实验室制法;从乙醇的性质谈到清洁的醇类燃料,进一步谈到测定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从乙醇的工业制法谈到它的用途。

如何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又有清晰的思路便于理解?这是我在教学前思考最多的问题。整节教材教学内容的安排,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维有深度,思考容量大;法制教育与知识内容结合紧密,切入点好;引领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总体感觉,本节课重点问题解决得较好,详略得当,该强调的重要知识、该交代的细节、该联系的知识都按教学目的要求处理得较为恰当;通过实验探究、知识对比联系,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整堂课气氛比较活跃。这节课,自我感觉比较得意之处一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学生分组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很好,再一是最后小结寥寥数语,把乙醇的性质尽融其中,学生反映很好。

1、通过阅读酒瓶上的标签,引导学生了解商品标签的意义,读懂标签的内容,深切地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作为现代人,化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常识,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此基础上,根据标签上的原料和生物课学过的知识,一起来了解酒的制作过程(即发酵法制取乙醇)。由于此法产量较低且生产周期长,随着石油化工的不断发展,利用石油裂解气乙烯可以快速并大批量地制取乙醇,从而降低了乙醇的生产成本,于是不法之徒利用此法得到的工业酒精兑制假冒伪劣的酒制品,引起了多起饮酒中毒的惨剧!适时将诚信守法教育引入课堂,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酿制而成的酒清醇甘甜,少量饮用沁人心脾,利尿排毒,过量饮用则会有害健康。由此引导学生学习乙醇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了解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让学生理解酒后驾车的危害,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节假日做好严禁酒后驾车的宣传员,为维护好稳定的社会治安作出自己的贡献。

整堂课围绕着酒,充分挖掘化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学素材,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理念,不仅引发学生思考,学会了有关化学知识,还适时进行了法制教育,学生一定会受益终身。

2、推断乙醇的结构

通过展示模型,让学生观察描述,写出结构式,讨论结构特征。让学生开展探究,推断乙醇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验探究,证实学生推测结论。

通过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制乙烯,乙醇的催化氧化三个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操作要点,讨论实验现象,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联系实际,讨论生活中乙醇性质的应用,达到教学目的。

4、习题讨论,联系生活,学以至用。

通过测定司机酒后驾车的化学原理讨论,让学生填空,以反馈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明确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对学生开展教育。

以上教学过程环节齐全,内容紧凑,有讲有练,手段多样,形式活泼,这节课从内容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在乙醇的分子结构,如何定量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和钠反应的历程,乙醇与钠和水与钠反应现象不同的原因分析,乙醇催化氧化的历程等都可以给学生很大的研究和探索空间。似乎是一节优质课。但对照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在学习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时录像不清晰,未能很好的分析,感觉到有些不完整,有广度,深度不够。

二是拓展延伸这一块没真正展开,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我认为,有机模块最大教学难点是教学深广度的把握。同时由于教学内容高度浓缩,每节书牵涉的知识广,使得课堂容量普遍较大。如何在45分钟时间内处理好每个环节、尽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认真思考哪些内容一定要讲,哪个环节可以省略,课堂上讲哪几个例题、习题,课后布置哪些练习,都要好好琢磨,对每一节课都要下足够功夫,做好充足的准备。

除了教师备课方面的努力以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也十分重要。一定要指导学生课前做好科学预习,做好预习笔记、并完成相关的作业任务,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课堂上才会更顺畅,教学计划和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