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1-022019-03-06

作业要求 :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林云凤    所属单位:盘州市第十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1-15 15:56:00    浏览数( 0 ) 【举报】

《细菌》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节,首先讲述了细菌的发现过程,然后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接着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螺旋状和球状;本主要课通过“观察与思考”认识细菌的结构,并通过回忆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2、学情分析

在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菌落特征等,对细菌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细菌的个体很小,其形态和结构特点又是本节的重点内容。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以及芽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 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2、 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的图片和课件, 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导学案,ppt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等。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搜集与细菌有关的材料;加强课前对本节内容的预习。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与细菌战有关的图片

讲述:731部队当时已具有可将人类毁灭数次的细菌武器生产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投放战场,致使20多万人死伤。

教师趁机激活学生的思维,设疑导入课题: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它为什么会被侵略者利用来危害我们人类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第二节:细菌。

学生交流所知道的细菌战的历史知识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设置问题

引导自学

 

要求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一边巡视一边适当地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

通过看书自学解答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

中的问题,同时记忆一些知识点。

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小组合作

完成对细菌的学习

播放有关细菌的知识的视频,给学生一个总体上的认识以及学习。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中的5道题。一边巡视一边加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找小组代表交流,如果学生讲得不当的地方,使用PPT播放再加以指导、指正。

 

观看视频,进一步学习有关细菌的知识,接着小组合作讨论导学案上【自主学习】中的5道题。然后每小组派出代表分别交流答案,完成自主学习。

让学生明白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巩固知识

达标检测

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达标检测】,然后找小组代表交流答案。

完成导学案上的【达标检测】,然后交流答案。

巩固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细菌的发现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个体微小   呈杆状、球状、螺旋状

                  无成形的细胞核

细菌的营养: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教学反思

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由于其个体微小,人们对其观察困难,了解甚少。但却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基本知识,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本节课是实施高效课堂后的一堂课。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并标注出疑惑点。然后由学生进行展示,从中可以体现出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不懂。利用日本731部队在我国进行细菌研究,大搞细菌战等材料导入新课,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民族责任感,然后通过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的这一观点。通过观看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视频,让学生深切的认识到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其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展示一系列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细菌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再通过“观察与思考”材料,使学生了解细菌的结构。通过对比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突出细菌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根据细菌没有叶绿体,使学生得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的繁殖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本节课通过设计“计算细菌的反之数量”这一技能训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细菌的繁殖之快,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和比较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导学案,讲练结合。如讲到芽孢时,提出“形成芽孢也是细菌繁殖后代的一种方式吗?”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认识到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而不是生殖细胞。使学生在课堂将所学知识理解、消化、利用。

新课讲授结束后,采用让学生自主总结学习内容,教师补充的方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的缺点是:对学生的放手力度不够,总担心学生学不会,吃不透,老师讲解过多,以后应更着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另外本节课学生的活动量不足,如果能够让学生亲自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结构估计效果会更好,但也比较费时间,课堂上不容易掌控。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1-19 16:35:32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