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1-02 2019-03-06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方云    所属单位:盘州市第一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1-12 21:57:39    浏览数( 1 ) 【举报】

17  长城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学生能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了解到长城的建筑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学习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在阅读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3、运用图文对照的阅读方法,学习本文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学习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并能注意背诵积累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气魄雄伟、高大坚固,体会作者表达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高大坚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长城的图片。
    2、学生欣赏图片,师导入新课: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长城。从秦代到明代,从明代到现在,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长城依旧巍然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
   今天我们从图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请你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
    3、学生说感受。(美、长、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
    师过渡:长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4、板书课题。
    师:作者眼中的长城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长城》一课。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分段读课文(4个人),正音。
    师: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
    师:看来预习很成功,4个同学都读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找到了吗?
    3、指名学生交流。
    师出示最后一段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新语(描红:气魄雄伟、奇迹),指名学生读准确。
    自由读句子,你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气魄雄伟写出了长城的特点,气势。工程,可见非常浩大,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世界,不仅仅是中国,可见长城威名远播,世界闻名。奇迹同上。
    师:读懂一句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这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划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谁先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2、交流。
   (1)品“长”,感悟气势。
     ①指名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师出示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长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出示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9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难怪作者会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它: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出示)齐读词语。再读句子。
    气势
    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你们看,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红蜿蜒盘旋)非常正确,齐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
    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不错,美中有气势。)
    ②、回归“奇迹”。
    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2)品结构,感受巧妙。
    ①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齐读这部分)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②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③出示长城近景图。这是长城的近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⑤回归“奇迹”。
    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升华
     1、(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出示: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2、出示句式,学生配乐写话。
长城,                          。
    3、开火车交流,汇成一首诗。
    4、有一个小诗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出示: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
    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座丰碑,见证炎黄子孙的智慧。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骄傲!
    学生齐读诗歌。


教后反思:
  新课标提出要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1、复习引入的方式有所改变。以往开课后教师直接采用提问式分别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和理清文章脉络。而今我采用学生齐读课文,整体回顾,再自由汇报的方式,既检验了学生预习所学所悟,又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情趣,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现机会,更有利于新课教学的开展。
    2、教学思路遵循人的思维习惯,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体感悟的高度,使知识形成体系,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
    3、依据教材为例,合理安排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写长城远景,文字简短、凝炼,适宜背诵。第二段描写长城近景,介绍详尽,方位明确,最能突出长城设计和建造的精良,适宜研读、绘图。第三段抒发了作者登长城的感慨,适于读中体会。第四段内容是对长城存在的意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最适于发挥学生的拓展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此,采用了讨论学习的方式。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