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3-08 2019-04-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吴杰    所属单位:盘州市柏果镇柏果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2-19 17:09:34    浏览数( 0 ) 【举报】

《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出于汪曾祺《故乡的食物》系列,文章结构是他特有的行云流水般的随意,语言文白夹杂、或雅或俚、自然生动,平平淡淡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儿时的童趣、浓浓的乡情、对生活的热爱。本设计希望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对细节的揣摩、对语言的品味,让学生体味鸭蛋中的童心,乡情,并理解从汪曾祺的生活态度,获得生活启示。

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学生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词,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说风俗——读文本——谈鸭蛋——品语言——写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看视频,谈想法,说风俗。

  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这个节日都有些什么习俗?我们自己的家乡,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让我们跟随一位江苏高邮的作家-----汪曾祺一起去感受一下那里端午节的节日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他的作品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复仇》、《鸡鸭名天下》等。

三、生字词学习

  1、字词注音

门楣(méi )苋菜(xiàn )籍贯(jí)腌腊(yān )车胤(yìn  )

  2、生词

肃然起敬:听到或想到某一动人的事迹后出现的恭敬、钦佩的态度和心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愿意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就难以看上眼了,现比喻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设计意图:积累基础知识)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中勾出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画“王”写“一笔虎”、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重点写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放黄烟子寄托了童年的乐趣,吃“十二红”引出端午的鸭蛋。

  2、阅读2、3自然段,归纳作者家乡鸭蛋的特点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名声远播: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你肃然起敬。

与众不同:居然可以成批成批输出双黄鸭蛋

令人惊喜:切开之后,圆圆的两个黄,竟然如此让人惊喜不已。”

历史悠久:(“老品牌”、“老字号”)连200多年前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就有了记载

质细而油多:居然让人如此让人垂涎欲滴。

吃法多样:除了“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竟然可以和豆腐炒着吃色彩鲜艳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小组合作,组长发言)

3、阅读4、5,找出作者写了端午鸭蛋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选鸭蛋吃鸭蛋玩鸭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的依恋和怀念之情。

 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想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怀念)

  (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五、品味语言

    4人小组,选12个自然段精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分析。

(1).“平淡而有味”

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贡献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熔方言、口语、书面语、古汉语于一炉,典雅雍容

例:

   “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语言的应用生动形象

例: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个“吱”字筷子头一砸下去,红油冒上来的动感,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既有利于调动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拓展延伸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除此之外,写一写你还知道的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说一说都有一些什么习俗?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写一两条祝福短信送给你的好朋友或长辈。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对长辈的尊敬之情)

七、小结

八、作业

    介绍一种自己家乡的特产,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九、反思

    该课教学情境层层深入,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课堂教学围绕“体悟乡情童趣、品味语言”这一中心任务,从学生感兴趣的端午风俗鸭蛋玩法、吃法入手,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自身生活体验,理解平淡的文字下包藏得作者的乡情童趣。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