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1-02 2019-03-06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徐霞    所属单位:盘州市亦资街道大海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1-15 14:13:51    浏览数( 0 ) 【举报】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窗体顶端

二、学情分析

认知心理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科学》课中的实验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尽管他们通过三年级三个单元的科学学习已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但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三年级孩子面对新知识的态度是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对科学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经常会自发地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兴趣或疑问,从而引发其探究的需求和愿望,这是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另外,三年级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观点;通过互动、交流、讨论、甚至辩论加深对科学概念或原理的理解。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窗体底端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

    五、教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播放器或MP3播放器;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香水、蜡烛、打火机等。

    教师备份材料: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 学生自带: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导语: 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闭眼游戏”好吗? 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

 2.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 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自由流淌的风,穿过浓密树叶的会跳舞的阳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多么美妙的早晨,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

    3.睁开又眼,谈谈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 方案A: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空气”,则顺利地引出课题。 方案B: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师可引导:是不是感觉有一股气从鼻子吸入,科学上把这种气叫做“空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1.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课本P75气泡图中。(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再想想,除了在教室里,你还在哪里也感受到了空气。没有空气,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学生说,教师运用实物投影或小黑板整理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气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1.空气存在吗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但是口说无凭,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2.师:可以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 →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个装着水的水槽,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每人选择自己方法向另外三人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组员认真听讲解,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 (适时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并请学生试着举例。)

3.比较空气和水

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回顾水的特点; →相同的地方; →比较不同。

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利用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维恩图,与学生交流。

探究空气比水轻 师: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说一说你是怎样证明的?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当小组内一名同学动手操作时,其他组员认真观察。 (对于感觉有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适当启发。

空气的流动

①师:水能流动,空气能流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可在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悄悄把花露水洒到讲台桌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还可请一位学生上台吹泡泡,让大家通过观察泡泡的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

②动手画一画风。

   ③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1.  总结与延伸 :

1.回到课前的气泡图,看看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一样吗?

2.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再去探究?

板书设计:


相同点

不同点

空气

无色、无味、无形

轻、看不见,摸不着、气体

重、看得见,摸得着、液体

反思 :这节课首先回顾一下上课的思路:本节课共有三个大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谈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时,由于我给的时间少,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不够,本来以为学生能够填写出来,结果汇报时学生都不愿意举手,对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的成分、与动植物的关系等几个地方填写出来后,其他的两个空填不出来,在这里应该引领学生共同完成气泡图,并注意各气泡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太不沉着,缺乏随机处理课堂的灵活性,把这个气泡图空着就进行下一个环节了。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捕捉空气进而证明空气存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让学生知道证据可以是感觉到的,也可以是看到的,特意为他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想帮着他们完成,在实验中学生充分动手了,但是我的目标指向不明确,致使这个环节的有效性降低了。 第三个环节比较空气和水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它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借助很多事物知道它在流动,我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东西,泡泡器,让学生通过动手知道这些东西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能感觉到风或看到一些现象,从而知道空气在流动。同时也和生活联系起来,解释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喷洒杀虫剂、空调暖气的使用等都与空气流动有关,也没有调控好,这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