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1-022019-03-06

作业要求 :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徐芸萍    所属单位:盘州市盘关镇盘江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1-13 14:18:34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散步》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散文凝炼质朴,蕴藉秀美,生动有趣。既是美好思想情操的载体,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学习价值。文学作品的阅读题在中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文学作品里面现代散文又占了更大的分量。因此,如何进行初中现代散文教学,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了语文教师着力探究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质量吗?经过反复思量,我决定以“爱”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所以,我想让自己、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三)学生分析

1. 初一学生对生活、对事物认知水平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

2. 初一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生需要正确的生活态度,需要学习和认识生活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a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五)教学策略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六)教学用具

1.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环境安静,场地开阔便于学生活动;

2. 教学用具使用先进的电子白板和食物投影进行教学。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

(二)新课导入部分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板书文题)

(三)师生互动部分

1、配乐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学生朗读,师生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反馈、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2、研读入境   合作讨论 

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3、涵泳入理   品味探究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 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4、赏读入心    拓展运用

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     (如果我们写作    增添亮色)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四)课堂总结部分

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是的,亲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五)课后作业部分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

时下,语文教学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学。它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    过程中更多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积极的人文  价值观。这种导向性给予学生的学习更为自由的空间,同时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去探究呢?最近我结合莫怀戚的《散步》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是一篇体现浓浓亲情的散文。文字比较浅显,学生不难理解。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

我以品味《散步》优美朴实而内蕴丰富的语言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已为人妻、为人母的我再读这篇文章时,我的心灵震颤了,我陷入了矛盾而又痛苦的爱的抉择中。我突然间明白对中年人复杂心境的理解,需要生活的积淀。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质量吗?

我反复的思量,我决定启动学生,以“爱,并快乐着”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所以,我想让自己、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把教学流程设计为“配乐朗读,思考”、“ 研读入境   合作讨论”、“ 涵泳入理   品味探究”、“ 赏读入心    拓展运用”、 “课外练笔”五大板块。

“配乐朗读,思考”,我对学生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学生朗读,师生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2)归结为“和美”(板书)

“研读入境   合作讨论” 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我对他们的选择和话语表示了理解和赞赏,因为从学生的答案中,我感受到他们正在正确抉择自己未来可能的生活:有责任的生活,有爱心的生活,富有创意的生活。

学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设计了各个板块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的教学用语,以及声音和色彩都很精美的课件,我禁不住有点暗喜:大功即将告成矣!

临近7分钟下课,我的教学环节是“看图片说标题”。大屏幕显示的画面是:一束美丽的鲜花,问题: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家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围绕“爱并快乐着”的课堂主题,同学们说得很好。有的说送给爸爸,因为爸爸是做生意的,有时为了一起生意,他好几天没好好跟家人吃一顿饭,进货运货,都是他一个人的事,还要关照孩子的学习,很忙很忙,特别辛苦;有的说送给妈妈,因为妈妈每天都要去做工,回家还要煮饭,洗地,洗衣服,晚上还要为孩子辅导功课,从不怕麻烦……她太辛苦了;有的说要送给自己,他认为在家中自己的担子最重,学习压力很大,一定要读好书,将来才能照顾好爸爸妈妈……

真的好极了―,多聪慧的学生啊!

紧接着,我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课下每个同学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要同学们齐背了孟郊《游子吟》,同时拓宽到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要学生铭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

课在歌曲《常回家看看》的歌声中结束了。

在语言的品味上,我略去了对文中景物描写句的品味, 只抓住一种两两相对的句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老师首先出示例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指导学生明白,这种句式两两相对,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内容上生生不息。再让学生去文中找类似句子。读读品品。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易于学生接受。

在难点突破上,重点放在研读课文最后一段上,特别是对“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句的理解。明白这里体现了中年人的责任感和承上启下的使命感。这需要师生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同时在这里也点出“大词小用”这一本文特有的用词现象。

一堂课下来,字词的教学穿插在课文感悟和语言品味中进行,既自然又能落到实处。我认为一堂合格的语文课,学生能记住一点东西,能思考一点东西,能借鉴一点东西就不失为一堂有收获的课。如果让学生能再创造一点东西,那就是高层次的追求了。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1-20 22:31:14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