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1-022019-03-06

作业要求 :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李兴月    所属单位:盘州市盘关镇盘江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1-13 14:15:09    浏览数( 1 ) 【举报】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一、《课标》分析:《课标》中说诵读古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对古诗词考查,课标中说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二、教材分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课五首古诗词中的李清照的一首充满了浪漫幻想气息的后期词。

这个单元对于古诗词的训练同样要加强,但是对于这首词的诵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诵读训练:一是不同体裁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于古体诗和近体诗在七年级及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已经集中学习过。对于词的诵读,在诵读前要求学生根据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划分节奏,诵读时细细体会;二是将诵读和体会诗歌情感结合起来,应该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以体会,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语速传达出这些情感。还要有意识地积累和学习欣赏名句。

教学时还要重视预习,落实预习中提出的要求。教学这首词之前要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即了解诗人的身世、思想,这对于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四、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笺注》。

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渔家傲》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2)背景透视

《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3)文体

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宋代许多学者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试读这首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字词:

学诗màn(     )有惊人句    péng(     )舟   殷勤(    )嗟(     )

日暮(    )

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五、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词

1、学生根据资料导学简介作者。

2、教师根据对这首词的理解进一步介绍李清照

李清照后半生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她日暮途远、孤苦无依,只身漂泊江南,过着孤寂困窘的生活。但她又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诗人,不甘忍受这样的现实,但是自己一个弱女子,却又无能为力,只好借助想象去营造一个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理想世界。

2.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二)目标导学二:通过诵读,理解词意,概括主旨

    1、教师导入:通过诵读以及对李清照的理解,我们了解到这首词正是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词人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

2、理解欣赏词句。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明确: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确: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上阕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确:“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去,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

3、把握重点诗句,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六、课堂小结

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七、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女词人,她的《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清新、含蓄、缠绵的。其中《一剪梅》还编成了现代流行歌曲《月满西楼》。我们不妨读一读,和《渔家傲》比较一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生共同交流完成: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一剪梅》写闺情幽怨,它是清新、含蓄、缠绵的。而《渔家傲》则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八、板书设计

渔家傲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渴望自由

九、教学反思: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课五首古诗词中的李清照的一首充满了浪漫幻想气息的后期词。

这个单元对于古诗词的训练同样要加强,但是对于这首词的诵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诵读训练:一是不同体裁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于古体诗和近体诗在七年级及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已经集中学习过。所以在教读这首词时我并没有在练习。对于词的诵读,在诵读前要求学生根据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划分节奏,诵读时细细体会,所以我设计了课前导学部分,让学生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节奏的划分,并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节奏;二是将诵读和体会诗歌情感结合起来,对于本词所传达出的情感,我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以体会,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语速传达出这些情感。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和学习欣赏名句。

教学时我还重视预习任务的布置和落实。教学这首词之前我先让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身世、思想,并且我对于李清照南渡之后的情况提前给学生做了讲解,这对于学生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我知道反复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意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从诵读入手,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在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但在这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但有些学生还是难以通过诗词内容来理解,只是老师怎么讲就怎么记录,没有自己的看法,也不知道从哪儿去理解情感。再如,学生由于缺乏对诗歌艺术的领悟,很难对市场提起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引起学生的兴趣做必要的引导,这也是非常遗憾的。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1-20 22:30:02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