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3-08 2019-04-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赵海燕    所属单位:盘州市双凤镇大庄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3-25 13:16:50    浏览数( 2 ) 【推荐】 【举报】

《年 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通过观察讨论、自学课本、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获得较长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字。

二、探究新知

师:对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什么?(听学生发言,并记录学生的关键词)

(一)认识并区分大月和小月

1观察年历卡,探索各月天数

师:下面请对照手中的年历卡,仔细观察、验证你们对“年、月、日”的认识是不是正确的?(手指着大月)这些月份确实都是31天吗?还有没有其它月份也是31天的?

2、在游戏中记忆大小月的区分方法

游戏规则:老师说出一个月份,你来判断,是大月,男生起立,如果是小月,那么女生起立。

师:3月,6月,9月。

师:我发现,刚刚有些人是看别人站起来,他才起立的,有的人反应就特别快,谁愿意说说,你有什么绝招?

(随着孩子的发言,出示大小月歌谣,拳头记忆法可以找学生演示)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大小月,再玩游戏:1月,4月,2月,

师:(说到2月)怎么女生有人起立了,有人坐着呢?为什么啊?

(二)认识并判断平年和闰年

1、师:大小月的天数是固定的,我们可以用口诀和拳头来帮助记忆,可是2月看起来不够听话,有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谁知道为什么?

师:我们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课件:平年闰年和2月)

2、学生探究2月的变化规律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2月的奥秘。

(屏幕出示活动要求:认真观察手中的月历卡,将2月份天数记录在表格中;根据2月份的天数,将闰年做上标记;注意:每个小组的月历卡不同,并且只有8个月。)

3小组交流(四年一闰)

先投影孩子的调查结果,追问其是如何根据8个数据完成12个空的填写的。

之后借助屏幕出示“年份÷4”算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规律。

明确“4年一闰”指的是4年中有一个闰年,可以用是否能被4整除的方式帮助判断大小月。

4、判断:

师:我们已经发现了2月的奥秘,下面你能利用刚才的这些发现,判断平年和闰年吗?(2009193219831900

追问学生的判断依据

5、产生疑惑,解决疑惑:1900年为什么平年?

(教师操作万年历,证实1900年确实是平年。)

师:2月里还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让我们听听数学小博士的介绍吧!

(课件出示:因为我们设置闰年时,把54846秒看作6时来计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也要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有一句话叫:4年一闰,百年不闰,400年又闰。)

(三)计算一年的总天数

师:请你亲自动笔算一算,一年共多少天,比比谁的方法最简便。

 (注意巡视孩子的计算方法,及时指导)

分类相乘法:30×4+31×7+28=365(天)或者30×4+31×7+29=366(天)

三、解决问题:

师:看来“年月日”的学问还真不少。现在你能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几个问题吗?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不断的怀疑与探索中,对“年、月、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老师希望你们不仅能了解年月日,更要珍惜你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平年    2月28天    全年365天

闰年    2月29天    全年366天(4年一闰)

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月)

大月31天:1、3、5、7、8、10、 12(月)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却又模糊不清,感觉很容易,却又不简单的一节课。

首先,年、月、日是学生每天都在接触的事情,他们可以从电视、报纸、广播等多种媒体上,直接接触年月日。还会在身边的亲人、同伴那里,获得关于年月日的一些知识。因为每次我上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你对年月日有哪些了解?孩子们都会跃跃欲试的表露自己的已有经验,其中多数孩子知道一年有12个月, 部分孩子知道有大、小月之分,少数人知道有平年和闰年的区别,能清楚分辨出大、小月的人就很少了,能知道闰年如何判断的人几乎没有。所以我这节课的整体思路就是让孩子先谈一谈已有的认识,然后再不断的怀疑与猜测中,把之前有过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更新为正确的知识。

其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作为这节课的重难点,确实对孩子是一个挑战。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感受到四年一闰的规律性,对课本的练习进行了修改,没有提供给孩子足够的数据,而是让他们大胆的利用部分数据,通过自主的思考进行猜测,从而完成表格的填写。这样修改以后,学生果然“自觉”地开始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过去的间接经验,尝试总结规律并以此来推测。

另外,上完这节课以后,我感觉还是欠缺点什么。是师生之前的激情对话,还是学生获得新知的那种怦然心动,又或者是孩子还有很多想表达的意见或者疑惑仍然藏在心中。想来想去,是课堂中缺少那一点点“气氛”,也就是教师对孩子闪光点的充分肯定,还有孩子们如何能争先恐后发表见解。这种气氛的创造,依靠的就是教师这一教学主导的“忽悠”,我目前欠缺的就是这一点,这是这次课我最大的收获。


附件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