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1-022019-03-06

作业要求 :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毛书凤    所属单位:盘州市第七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1-02 21:17:48    浏览数( 0 ) 【举报】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毛书凤

盘州市第七中学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由DNA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制作DNA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复制及基因表达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更是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此引导学生思考“DNA作为遗传物质应该具备怎样的结构?”,启发学生学习本章节的兴趣,还有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核酸的基本组成和元素等相关知识,这也为进入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学会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

3、通过讨论DNA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学科间的综合及科学家间的互助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4.通过视频导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能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或身边人

5.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为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树立不断求知的决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二)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1. 讲授式教学

2. 探究式教学

3. 演示教学

4. 建模教学

5. 信息化教学

、教具准备:

1、《DNA分子的结构》课件;

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组件(一组一套);

3DNA双螺旋结构大模型。

、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

课题引入;

创设情景;

参与模型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观看视频“通过DNA比对,失散29年母子相聚

师:这是一起拐卖儿童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要学会利用法律手段来打击犯罪分子,以保护我们自己或身边的人。视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DNA比对,失散多年的母子得以重聚。那为什么通过DNA比对便可以找到家人呢?我们已经知道,人的遗传物质是DNA.那么,究竟DNA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结构才可以履行其遗传的功能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

课件展示大标题

师:首先,大家来一起看一个模型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预习的知识可以回答出DNA双螺旋结构。

跟随科学家的足迹,探寻DNA分子的结构。以便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

 

 

 

 

 

 

 

 

 

 

 

 

 

 

 

 

 

 

 

 

 

 

 

 

 

 

 

 

 

 

 

 

 

 

 

 

 

 

 

 

 

 

 

 

 

 

 

 

 

 

 

 

 

 

 

师:沃森和克里克早在1953年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那么他们是如何建立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沿着科学家们的足迹来体验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必修一所学的知识,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师:脱氧核糖核苷酸由几部分组成?哪三部分?他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图形来表示呢?(教师在黑板上绘制脱氧核苷酸结构简图)

 

 

 

 

教师利用黑板上的结构简图对脱氧核苷酸组成成分进行讲解:

1、 脱氧核糖是一个五边形环状的空间结构,中间的尖的部分是氧原子;突出的部分是5号碳原子,然后时针旋转依次是4、3、2、1号碳原子;

2、 含氮碱基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只能连接在1号碳原子上,分子结构复杂,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嘌呤和嘧啶,嘌呤包括A\G,嘧啶包括T\C;磷酸基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

【学生活动一】

同学们结合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结构简图,以小组为单位在自己的位置上,利用发给大家的模型里的DNA各个组成部分,连接成脱氧核糖核苷酸,每个同学构建四个脱氧核糖核氨酸(教师巡回查看指导)

模型盒中的各个组分代表:

白色圆球:代表磷酸

黑色圆柱:代表脱氧核糖

绿色:

蓝色:

黄色:

红色:

教师点评:脱氧核苷酸各个部分的连接

【模型】

 

 

 

 

 

 

师:DNA的基本单位只有四种脱氧核苷酸,如此简单,而它们又是如何担负不简单的遗传功能的呢?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怎样的模型结构使DNA能够满足作为遗传物质的特性

【学生活动2】

师:请大家根据课本P47-48的资料,完成课件中的几个问题:

(教师板书标题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1、沃森和克里克在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借鉴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成果?

2、他们因此提出来了怎么样的模型?

教师观察各个小组学生,让学生互相讨论,多听取别人有何想法,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分析。

教师点评简单介绍:

1、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X射线衍射图;

2、著名化学家查哥夫得到的腺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

师:很好,那我们看看根据前人的这些成果,沃森和克里克先后提出了什么样的模型?

【流程】

模型      特点                   是否成立

三螺旋  外侧:碱基;          否定(违反研究的结构数据)

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         

双螺旋  外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否定(违反了查哥夫的研究数据)

        内侧:碱基(A-A,T-T)

双螺旋  外侧:磷酸和脱氧核糖;正确(与X射线衍射图谱一致)

          内侧:碱基(A-T,G-C)

 

 

 

 

生:脱氧核糖核苷酸

学生:三部分

生: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学生利用模型动手拼接脱氧核苷酸

 

 

 

 

 

 

 

 

 

 

 

 

 

 

 

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课本的资料,带着思考问题进行交流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问题。

小组代表起来表述阅读讨论成果

生:借鉴了威尔金斯报告时的X射线衍射图;还有;著名化学家查哥夫得到的腺嘌呤的总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小组代表进行分析、回答,适时点评

动手尝试构建DNA分子的结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并引导学生根据意见做必要的修改。

 

 

 

 

 

 

 

 

 

 

 

                              归纳总结解释DNA分子结构特点

【学生活动3

过渡:那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也连接了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现在让我们继续来逐步动手尝试拼接DNA分子 

点评DNA分子的结构(结合课件图片进行理解,纠正学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1、2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2、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3、碱基对排列在内侧,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师:对图形细节进行讲解,连接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直接的化学键叫做磷酸二酯键;连接碱基对的化学键叫做氢键,其中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

让学生勾画教材P39DNA分子结构特点的内容,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的方式及时记忆。

板书DNA的结构

检测学生记忆效果,让一个或两个同学起来描述DNA分子的结构

好的,这是我们分析的DNA分子的结构,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总结一下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多媒体展示】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这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结构,得出:

1. 稳定性;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多种多样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得出:

2.多样性(在此,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强调)

每一个DNA分子具有它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得出:

3.特异性

教师板书DNA的结构特点

由于DNA分子结构具有这样的特点,才能够使得我们刚刚观察的视频中的失散母子得以重聚。

师:那么DNA的立体模型是怎么样的

【模型展示】

师:大家将你们手中的模型,扭一下便可以得到开始上课时给大家看的模型中的双螺旋结构。再通过课件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

板书DNA的立体结构:双螺旋结构

 

学生利用模型组分进行拼接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学生相互提问,及时记忆消化DNA分子的结构内容;学生起来表述记忆效果。

 

 

 

 

 

 

 

 

 

 

 

 

 

学生生:双螺旋

结合多媒体课件回答

 

学生展示模型

总结,情感升华

我们这节课首先通过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体验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我们知道了:在科学研究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探索,不要气馁;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成果;另外呢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合作,因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巨大的。多学科交叉,放宽思路。其次,我们也分析了DNA结构的基本内容,总结DNA的主要特点。最后通过DNA的模型制作,我们进一步直接理解了DNA结构特点。我们也应该了解到,生物学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处,甚至可以利用生物学知识给予犯罪分子致命的打击。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生物学呢?


课堂检测,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布置课后作业,承上启下,为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奠定基础。

我们今天知道了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那么大家推测一下作为遗传物质,DNA又是如何进行精确的复制的?

教学反思

理论学习应和模型构建教学融合,而不要人为分割。本堂课在整个教学的环节时间紧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及探索性,不同的环节需要老师进行不同的衔接才能顺利的过渡,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把握好这些环节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除此之外,就课堂知识而言,难度并不大,学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但难就难在知识的传递不是完全通过老师的讲解,而是通过老师的引导由学生自己动手构建模型进行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科学发展史贯穿整个教学,它是一条逻辑线,从过去到现在,不仅完成科学史内涵的传递,也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如何进行思考,虽然时间在过去,但定位却是学生的现在和发展的将来。所以这是不太容易做到十全十美的,特别是时间的限制,导致出现引导不到位,学生思考时间过久而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但在上课前,这些细节没有做好精心准备以及没有全面思考可能发生的场景,导致课题中不能够合理的根据实时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引导。blob.png  blob.png

、板书设计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二、DNA分子结构

1. 平面结构:P49

2. 立体结构:双螺旋结构

三、DNA分子结构特点

1、稳定性

2、多样性

3、特异性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1-19 16:36:12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