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9-01-02 2019-03-06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描述 :


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本次实践研修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根据要求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教学反思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朱安兰    所属单位:盘州市柏果镇洒基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1-21 21:46:24    浏览数( 0 ) 【举报】

课题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预计课时

1课时

学情及教学内容分 析


教学目标

(1)在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连接电路、使用电压表的基本技能;

(2)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并归纳出结论。

 

教        学       过       程

预设

时间

设计意图

批注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的知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这些例子同时还揭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

  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你能不能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值呢?(或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二、进行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2.猜想或假设

  应根据以下两个事实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进行猜想或假设

  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

  学生回答:

  ·可能是IU/R

  ·可能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几倍;

  ·可能是UIR

  ·可能是……。

  3.设计实验(采用启发提问式,帮助学生设计实验)

  以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一问一答

  问:我们所学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哪些量可以测量出,分别用什么仪器来测量?

 

 

5min

 

 

 

 

 

 

 

 

5min

 

 

 

 

 

 

大部分学生会认为电流相等所以灯的发光亮度相同,而意料之外的实验现象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对学生的猜想结果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学生的猜想会是丰富多彩的。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方法。学生设计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教师不要包办。


 

教        学       过       程

预设

时间

设计意图

批注

  答:能测量的量有:电流和电压,仪器分别为电流表和电压表。问:电阻不能测量,我们怎样知道导体的阻值呢?

  答:可以给出导体的电阻值。

  问:也就是说在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关系时,我们是固定电阻不变,让电压发生改变,观察电流的变化,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什么?答:控制变量法。

  问:实验时,针对于某一导体测量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行吗?

  答:不行。

  问:为什么?

  师生共同回答: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同时考虑到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应该多测量几次。

  教师还应进一步指出:不仅针对同一导体测量几组电压和电流值,同时还要更换定值电阻反复进行实验,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忽视的。实验时,给出了二个不同的定值电阻(R1R210Ω

  问:我们在实验要多次测量电压和电流值,那么怎样去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呢?

  学生1答:改变电源的电压,如:增减串联的干电池的节数。

  学生2答: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

  师总结指出:同学们知道了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请大家根据你认为最适合你的方法和刚才我们设计的思路,对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选择你所需的实验仪器,并画出能够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

  

4.进行实验

  实际操作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

  ·测量次数不要过多,根据时间而定,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左右。

  ·若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1V2V3V……)。同样若用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改变电源电压时,也应该使电源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出学生在实验中错误,并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数据。

5.分析和论证

  数据处理时,可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测量数据:分析电压是怎样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电流的怎样变化;同时还应考虑到实验会有误差,可能数据不很一致。得出电流、电压的关系的结论。

 

 

 

 

 

 

 

5min

 

 

 

 

 

 

 

 

 

 

 

 

 

 

 

15min

 

 

 

 

 

 

5min

 

让学生养成记录原始数据的习惯,不要凑数据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表格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搜集各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得一般性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的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明确实验时应测的量。

 

 

教师要做好课堂调控。

教师要适当渗透误差理论,让学生理解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实验的结论是在误差范围内成立的。


教        学       过       程

预设

时间

设计意图

批注

 

  结论:电阻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然后指导学生用测量的数据对照课本图71-1画出U-I图。

  启发学生对比数学中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推导出U-I表达式:UIR

  

6.评估

  要求学生在探究报告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一些问题,如:

  1)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2)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会不会有失误。

  3)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4)探究中是不是还有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哪些问题弄明白了。

  ……

  

7.交流

  要求学生课后进行交流,交流时,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探究报告,也可以口头表述自己在探究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同时还应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交流时,不应只是交流探究结论,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探究的过程中。

  如:为什么我的猜想和别人不一样?

  为什么我的方法与你不一样?

  为什么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结论不和你一样?

  ……

  

作业:完成探究报告,并在报告写出对自己所选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估。

 

 

 

 

 

5min

 

 

 

 

 

 

 

15min

 

 

 

 

 

5min

 

 

 

教师要做好课堂调控。

教师要适当渗透误差理论,让学生理解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实验的结论是在误差范围内成立的。

应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的知识点。

 补充课外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做实验、解题往往做完了不检查,不总结。其实,评估是一切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还可以总结经验,有利于将来的学习和工作。


教学反思

 

学生的基础差,教学内容设计有点超出学的能力范围。特别是交流的时候学生参与度太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