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分享优秀资源 > 正文

管窥印象派与新印象派的色彩表现

  发布者:黄成延    所属单位:盘州市第二中学    发布时间:2018-11-23    浏览数( -) 【举报】

真实与理性

------管窥印象派与新印象派的色彩表现

王浩辉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提起印象画派的作品,在人们眼前浮现出来的往往是鲜亮的色彩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但在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间,当人们第一次看到印象画派的作品时,"愤怒""嘲讽"是他们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感觉。当时的一些主流媒体和重要艺评人将雷诺阿一幅精妙绝伦的作品评论为"空洞、毫无意义的光亮色彩的集合",而他们对印象派画展的评价甚至更低,称之为"美术馆的恐怖时刻"。对于外界的冷嘲热讽,印象派画家们是不屑一顾的,他们相信纯粹的艺术终有一天会被大众接受,他们在作品落选官方沙龙展出后自行安排了落选沙龙作品展便是这种信念的表现。

一、摒弃陈规 关注生活

印象主义发端于19世纪的法国,此时的法国政权正处在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Second Empire,1852-1870)和第三共和国(ThirdRepublic,1870-1940)的交替统治之下。虽然经历着政权的更选和动荡的社会发展形势,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印象派绘画却并未直接反映出画家对时政的感受,而是更为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和对技巧的表达。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在政权变换之下所带来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坏境的转型的确改变了艺术发展的轨迹。随着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族群不断扩大,而他们手中所掌握的财富及可供支配的钱也比之前增多了不少,而更重要的是其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中小资产阶级规模的壮大对艺术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虽然这其中绝大部分人的品位仍趋于保守,但他们当中剩余的具有特殊艺术审美眼光(这在当时,是相当与众不同而又带有进步性质的)的族群已经足以支撑印象画派的生存和发展了。

19世纪的法国艺术界,以官方沙龙(salon)的形式为主体,这是在19世纪后半叶最为常见的官方艺术展览,每年举办一次。但在当时的沙龙中,艺术并不平等,最受重视的画作题材必须是与历史及神话母题息息相关的,而作品的主题和尺幅往往是宏大壮观的。这种情况造成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历史画家们不断深入挖掘各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神话故事,以至于众所周知的主题越用越少,致使艺术家不得不寻求冷门的母题,一些画家甚至将线索追溯到了旧石器时代。在这种艺术大背景之下,不难发现印象主义的艺术主旨与学院绘画是相对立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对当时如日中天的学院派绘画歇斯底里地寻求"文学题材"现象的一种回击。这种回击饱含反叛精神,尤其是对学院派吹毛求症规范的反叛,这种规范将表现日常生活和自然风景的画作的地位置于表现历史题材的画作之下,并且将静物画归为最低层次的艺术,这种陈旧而又迂腐的规则是印象画派艺术家所无法接受的。

一方面,印象派画家摒弃了沙龙既定的规范;另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济身于沙龙画家行列。这种现象在19世纪60年代早期尤为突出,以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为代表,虽然在当时,他已经取代了库尔贝成为年轻一代画家中的代表人物,但他从未放弃过进入主流沙龙的理想。马奈打破常规,开始描绘现代的生活,这种现代生活主要包括巴黎人的生活方式、态度以及个人性格,他的风格是非学院派的,主要运用自由的笔触绘画并消减了对细节的关注,这使得画面中的笔触可以用肉眼辨别出来。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完成于1963,首次展出于为未能入选官方沙龙展的作品而设置的落选沙龙展上,整幅画面上看不到叙述故事的成分,也不具有宗教、神话意味,作画技巧与学院派画风形成鲜明反差,光线安排凌乱诡异,并非来自于现实中的光线,同时也看不出画家对营造画面立体感作出任何努力,只是单纯表现色彩及人物位置关系。这样一幅无主题、无立体感的作品出现在展览会时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觉得这幅作品亵渎了油画的高雅与神圣,而画中的裸女与两位绅士一起坐在草地上,眼神中还带有轻视和挑逗,这让观者联想到了放荡的女性,甚至是妓女的形象,这在当时是有悖常理和道德法则的;即使这种情景是真实存在的,也不应出现在绘画作品当中。这恰好反映出学院派与印象派间的主要矛盾:绘画究竟是为了表现(经过画家润色及修饰的)完美的事物还是表现(未经任何处理的)绝对的真实与自然?有学者分析了这幅画后认为,绘画应该诚实,忠实自己的双眼所见,以新鲜的眼光重新审视自然,而不是模仿过去的作品,囿于那些已经教条化的知识。可惜在当时的法国,人们的观念并没有达到如此的高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奈的作品被拒于官方沙龙之外,也遭到很多官方学者的批评,但《草地上的午餐》凭借画家对古典传统的重新思考和探索,大胆表现自然景物,真实刻画人物形象,冲破时代的封锁和限制,这种追求艺术自由的精神使得马奈和他的作品成为美术史上具有先驱性和革命性的重要代表。

二、表现自然 抒发情感

充满光线变幻与大气氛围的画面是印象主义风景画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首先,印象主义风景画多完成于室外,画家认为在室外作画较之在画室内作画可以更好地捕捉到鲜亮的外光,体会光线的微妙变化,这种变化大多来自于光照和温度的轻微改变,只要它们是真实出现的,并能够被肉眼所察觉,就应当在画面上描绘出来。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外光派绘画已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但仍未能被所有人接受,有些评论家将外光派的作画方式视作不切实际的波西米亚式狂想。面对这种情况,印象主义的新生代画家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和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用画笔进行了猛烈的回击,他们用在自然中完成的绝妙风景作品向人们展示出自然光线变化的美妙绝伦;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科学性的描画启发着观者和艺术界人士用全新的态度和方式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

很少有人了解,印象派风景画家代表人物莫奈,其实也是一位狂热的旅行家,他时常游走于海岸、林间、河谷旁去探寻自然的脉动。早年,他曾去过法国蔚蓝的里维拉海滩、挪威壮美的山谷和雾气缭绕的.伦敦泰晤士河畔,而到了晚年,莫奈为了在自然中作画,甚至搭建了一处绝妙的花园,这里有鲜艳的各色花朵,神秘的紫色睡莲和精致的日式小桥。这是一个无人打扰的安静场所,画家可以在此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触。在这里,莫奈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风景画系列——《睡莲·水景系列》,这一系列画作融合了画家长期以来总结出对光、色表现的技巧和特点,被视为莫奈晚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成为印象派风景画中广为人知的画作。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莫奈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艺术观:"每个人都在谈论我的作品并试图理解它们,其实我只是为了表达出我对自然的热爱。我完全沉迷于创作过程中,这些睡莲和水景作品表现出的是我对自然景物的固执牵挂,对于我这样的年龄来说,要完整地画出它们是很困难的,因此我只想表达出自己的感触和思考。"莫奈晚年的这番话体现了一位印象派画家所抱有的终极艺术理念,那就是通过作品表现出内心的触动与情感,对于印象派画家来说,这种理念是相通的,从马奈到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再到莫奈、雷诺阿,他们毕生努力的方向就是执着地表现自然,反映真实的世界和内心深处第一时间里所感知到的基本情绪变化和最初的心灵触动。

三、理性追求 科学描绘

修拉(Georges Seurat)的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是新印象画派的代表作,这件作品完成于1886,画家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创作出这幅画作,一经展出就引起了轰动,凭借这幅作品,修拉成为了新印象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整幅画面由精密的点彩构成,其精细程度令后人为之惊叹,而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并不明确,加上变幻莫测的色彩以及如同马赛克一般的画面效果,又为这幅画作增添了些许神秘感。大碗岛位于巴黎塞纳河畔,是一座孤立的岛屿,19世纪后半叶成为中产阶级时常流连的地方。据现今的学者的研究发现,当时的大碗岛上除了富裕的中产阶级人士外,还充斥着从事性交易的妓女,由此看来,这幅画中的人物仍然具有一定的指代意义,如河边钓鱼的女子(伴装垂钓,实为勾引嫖客),以及画面近景处撑伞的着装艳丽的女子(经论证这名女子是当时有名的交际花),还有这位女子脚边顽皮的猴子(法语的"母猴子"有娼妓的意思),似乎都在告诉人们什么才是作者所要表现的。虽然主题不明确,但修拉通过这幅杰作留给后人的启发是意味深长的,他开创性地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手段安排画面中的光色设置,系统性地阐释颜色的变化,充满理性的光辉。

是什么促使修拉开创了"点彩"技法?为何这种独特的绘画方式被视为印象主义的延续和革新?我们仍然应当在色彩中寻求答案。修拉发现色彩的变化强烈地改变了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也直接导致了人们内心感受的变化。为此,他曾潜心研究过配色的科学,最终发现人们对一种色彩的感受会因为这种色彩所处的环境而改变,就好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而如果用互补的色彩作画,会带来更为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从而让画面更加鲜明透亮,产生出阳光与大气共存的效果。修拉将色彩(或色点)并列设置,随着观者视点的改变,明亮的色点会在视网膜中形成跳跃的图像,就好象熠熠发光一般,点彩法因此而得名。虽然开创了全新的绘画技巧,但一些艺术评论家仍然坚持认为修拉的技法是在印象派业已成型的用色方式基础上的革新,他只是将科学的手段引入印象派技法中而已。无论评价如何,修拉深入地研究印象派对色彩的表现并将其引入理性的、科学的系统中重新阐释表现出来,这种对绘画的革新性创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具有开拓性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画家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折射出了时代变革与进步的脉动。

结语

可以说,强烈的革命性始终贯穿于印象画派的发展历程之中。事实上,印象画派在当时提出的对自然和现实场景进行如实的、不加修饰的描绘,的确引起了画坛的轩然尖大波,这也使印象主义运动成为美术史上第一个大型的现代艺术运动。具有讽刺意义的是,20世纪逐渐兴起的立体主义(Cubism)和抽象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艺术形式与印象主义相比更难以接近和理解,但是这两种艺术派别却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济身于主流艺术运动的行列,这多少受益于印象主义在早前所激发出的创意灵感,这种带有先锋意味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也为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蓬勃发展扫清了意识层面上的障碍。

 

 

 

 


分享优秀资源

最新分享优秀资源

热评分享优秀资源

热门分享优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