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发布者:雷建荣    所属单位:盘州市第十二中学    发布时间:2019-03-11    浏览数( -) 【举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本文作者弗罗姆作为西方最有影响的人道主义哲学家,一生致力于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结合在一起。在他看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对于个体自由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社会无意识”与“社会性格”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变社会属性,使劳动不再异化,而成为一种真正自由的劳动,使整个社会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下,这就是弗罗姆理论的主要内容,可见“爱”在他的理论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节选自他的著作《爱的艺术》。在作者看来,“爱”是改变社会性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爱作为一种艺术,是可以学习与掌握的。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儿童成长过程的角度阐述了父母之爱与孩童情感与心智成熟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全文10个小节,阐述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其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并在最后指出,真正成熟的人应该能够综合母爱与父爱,唯其如此,才能够使自己真正拥有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灵魂。这是一篇伦理学方面的随笔,属于论述类文章,具有思想深度,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接触到的关于父母之爱类的文章侧重于感性方面的,而本文是社会科学论文,它把父爱、母爱上升到哲学高度来理性分析,学生以前未接触过,又加上是外国人写的,他的西方思维方式,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对学生来说十分陌生。所有这些都会造成阅读文章时理解上的障碍。但是可以说学生对父母是最为熟悉,对父爱、母爱也体验最深,所以如果学生联系自己、同学乃至同龄人的实际阅读这篇文章,应该能够读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父爱、母爱的本质,了解孩子爱的发展阶段及特征,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念;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理解、探究和评价作者对父爱与母爱及理想人格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一些关键句子入手,把握文章的信息与作者的观点;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理解作者对“爱”的定义,“理性对待爱”的观点阐述。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产生共鸣,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2.难点:对父爱与母爱的本质的理解及部分关键语句的理解。

 

【教学策略】

点拨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弗罗姆的这篇文章不仅仅有学术价值的问题,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学生在初中阶段其实已经学了不少描写“爱”的文章,但大都是一些感性的体会。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让学生明白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与人格的构建有重要联系。本文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经验展开,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的理解本文。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用自己儿子成长的照片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情境,进入课文学习。

2009年6.1

半岁,爬行       一岁,走路,喊爸妈     二岁  变得顽皮,做摇摇车

三岁,进入幼儿园      四岁  爬山      五岁 放风筝

都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母爱温暖了我们的心灵,父爱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母爱和父爱是人间唱不完的歌,道不尽的情。这些,都是我们对于母爱和父爱的感性的认识。这种爱又该如何理性的看待呢?

 

二、梳理课文学生通过浏览、阅读的方式,从文中抓关键句,分别简要概括父爱和母爱的特点。

1.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1-6自然段,划出最能体现母爱特点的句子。

    请大家放开声音,有感情地默读这些句子,在品读中体会母爱。

请同学们提一提,这里有没有你理解不了的句子?比如用到很多因果关联词的句子

重点讲读两个句子

1、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2、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分析: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作者对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的解释非常精辟,在作者看来,给别人爱比得到别人爱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别人要比被别人爱更重要。因此,成熟的爱总是把“给别人爱”“爱别人”摆在第一位,“给别人爱”“爱别人”是“得到别人爱”“被别人爱”的前提,所以说:“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而不成熟的爱则反之,总是把“得到别人的爱”“被人爱”摆在第一位,“得到别人爱”“被人爱”是“给别人爱”“爱别人”的前提,所以说“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因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这种爱是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变得有力量而成熟,处于主动地位。先付出再获得,是对爱成熟的理解。

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因为被人爱,所以我爱人。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先获得爱,处于被动地位。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

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

明确:前一种是不成熟的爱,只懂得接受,并且因此使自己看起来弱小、孤立无援,处于被动的状态。比如哭闹。      后一种则是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变得有力量而且成熟,处于主动地位。由此可知,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2. 研读父爱

    母爱如此,那父爱呢?请一位同学朗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默读。

 要求:两排为一个讨论小组,每位组员都要发言,然后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深入学生中指导讨论,讨论时间为4分钟。

 

问题:1、概括出父爱的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文中所论述的母爱和父爱的特点,来认识其各有什么积极面与消极面。

母爱:无条件。是祝福,是和平。不需努力,也无法赢得,代表自然世界。它是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作用:)从身体上和心理上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爱: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作用:)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优缺点:

母爱:(优点:)伟大,为人所渴求。(缺点:)不需努力,无法赢得。

父爱:(优点:)需要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缺点:)必须努力获取,否则会失去。

 

【板书设计】  

母爱特点:温和 宽容 无条件  自然的世界

父爱特点:严厉 引导 有条件  思想的世界

 

 

 

 

 

 

 

 

小组讨论:

1、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2、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母亲就一定温和,父亲就一定严厉吗?如何看待“慈母严父”和“慈父严母”?

 

三、讨论探究

在得出讨论结果的情况下,学生齐读9-10段,进一步探究:

1、一个成熟的人为什么要把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综合起来?对于你而言,如何建立起这样的内心世界?{学会感恩,互补}

分析:

他发展了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父亲的良知。“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这是说,他具有了母亲的无条件的爱。“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这是说,他具备了父亲的有条件的爱。

他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这是说,他既具有了母亲的爱的能力,又具备了父亲的理智和判断力。

他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父亲的良知使他具有自我判断的能力,促成自己和他人的发展;母亲的良知使他仁慈而有人性。

 

    2、如何正确的看待母爱与父爱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撷取记忆中父母爱的故事,谈谈父爱和母爱对你的影响。与大家共同分享。

 

3出示幻灯片进行案例分析,有些人缺少爱的环境,你该如何去帮助案例中的男子?

主要是让他感受到爱,学会爱,然后他才具备爱别人的能力。

       

 

四、本课小结,诗歌作结。

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光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

 

五、作业布置(实践)

    把你今天学习这节课的感受告诉你的父母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