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茉莉花

  发布者:刘欢    所属单位:盘州市第十中学    发布时间:2018-11-22    浏览数( -) 【举报】

教学设计模板:(模板中的蓝色文字可去掉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茉莉花>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题来源于: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内容为: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能区分各地区《茉莉花》的曲调。知识结构及内容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了解我国民间小调,传承并发扬我国传统音乐。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地区《茉莉花》的欣赏,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加深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准备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茉莉花》,培养音乐感觉,增强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的意识与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并能够对音乐作品作出初步评价。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重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评价能力。

难点:对作品作出恰当的评价。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初一的学生经过小学16年级的学习,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乐于参加与各项音乐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内容会比较干兴趣,但由于他们年级小,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需需要加强。因此,对初一的学生应该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继续保持,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另外七.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处在变声期,在音乐教学中为了保护学生的嗓音一般采用欣赏教学为主。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导入

在《茉莉花》的乐声中小结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各小组一周来的准备情况,引导小组交流。

 

 

 

2.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进一步熟悉音乐,培养乐感,参与表演,学习评价。

如:第一小组从生物学的角度介绍茉莉花。

小组成员把收集的资料分工合作,向全班同学介绍。

可用语言.板书.图片.录像等电教手段等介绍花的习性.产地.用途等。

 

3.第二小组演唱《茉莉花》(一)

     唱出江苏民歌的韵味,形式上可用表演唱.齐唱.也可独唱,并对歌曲作简单的介绍,评价。

4. 第三小组演唱《茉莉花》(二)

    唱出东北民歌的特点,演唱形式自定,对江苏及东北《茉莉花》的不同风格作简单评价。

 


 

 

5. 第四小组演奏《茉莉花》

自选一曲,用乐器演奏,选一民代表简介乐曲处理的理由。

6. 比较欣赏。

(1)学生提供有关《茉莉花》的音像资料(声乐.器乐.舞蹈都可),选择欣赏其中的片段。学生先作简单的介绍,教师补充介绍。

(2)教师介绍课文中的欣赏内容(不与学生提供的内容重复)。

 

教学拓展:网上搜索其他地方的茉莉花,聆听,评价,

 

 

小结;同学们,《茉莉花》就是耀眼的群星中最璀璨的一颗。他那散发着华夏韵味的旋律香飘五洲,如今已成为代表中国音乐的文化符号。让我们跟随《茉莉花》的脚步继续前行,将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传承下去。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时间上安排不够紧凑,在学生表演环节,教师应该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表现,感受。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 建议用两课时。

2. 在教学中可适当运用比较法。

(1)比较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化,感受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因素的关系。

(2)比较用不同人声,不同乐器演绎作品时各有何特点,色彩上有何变化。

3. 结合《茉莉花》(一)识读乐谱,并背唱这首歌。

4. 对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增删。

 

 

七、板书设计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1. 板书: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

2. 主板书;主要知识的讲解,重点.难点。

3. 副板书:主要作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附件

  • 音乐《茉莉花》教学设计 (1).docx  下载 预览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