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聆听音乐的习惯

发布者:牛俊     发布时间:2018-04-09 浏览数( 0) 【举报】

聆听音乐的习惯

                  

2011版新课标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教学的一切音乐活动都是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决定了音乐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而敏锐的听觉放在首位。离开了“听”,对音乐便一无所知、一无所感,又怎能对音乐有美的理解、感悟和把握呢?离开了“听”,音乐也就不存在了。马克思曾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音乐的耳朵对美的感知能力是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音乐教学的全部内容都离不开音乐听觉的感知与体验、分析与理解。

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就是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首先,良好的音乐环境是学生聆听音乐的前提。如果你的音响或音乐资源是吵杂或模糊不清的,学生还有听的心态吗?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音乐环境,学生才会有一份美的倾听心态。其次,兴趣是聆听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何来用心聆听?因此,课堂上老师有效地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有听的兴趣、欲望。第三,用心感受及体验。聆听音乐,就是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创设音乐的情节,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音乐之内在美,理解其真正的思想内涵。久而久之,学生的倾听习惯便自然生成。

培养音乐的耳朵,其实就是要传授给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这些知识与技能,学生就会用“音乐的耳朵”去感受、体会、理解音乐。通常,大多数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停留在好听或不好听的表面层次,要想让学生更深层次、理性的去理解音乐,就应该要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思想内涵。首先,要教与学生基本的欣赏知识。要从作品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让学生了解音乐各要素的构成,如节奏、节拍、旋律等。如在一年级《大雨和小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声音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聆听、分辩声音的习惯,老师从声音的强弱着手分析乐曲,并通过范唱等方式让学生分辨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来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其次,学会对比聆听。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不同的表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音乐内涵,这就需要我们用分辨的耳朵去聆听、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贯穿其中。如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演唱或演奏风格,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才能感受作品风格的变化,带来作品节奏、情绪、意境等的变化。又如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才能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其节奏、风格、旋律等的不同。学生通过学习,日积月累,“音乐的耳朵”自然的就养成了。

细心的聆听、用心的感受,理解音乐的内涵,这些都不是一天两天便能做到的,这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中循序渐进的引入,耐心、认真的引导,鼓励与激发,参与音乐实践,用心体会、感受音乐的内涵,使学生通过“音乐的耳朵”,真正的体会、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