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荆轲刺秦王2

  发布者:吴敬敬    所属单位:鹿邑县伯阳双语学校    发布时间:2018-04-12    浏览数( -) 【举报】

教学要点 

研读课文第二、三两部分。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讲9、10自然段。 

2.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提示: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3.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渲染悲壮的气氛。 

4.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提示: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汽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5.小结:易水诀别,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自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①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2.讨论思考题。明确: 

①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为五层: 

计见秦王(11-13自然段)顾笑武阳(14自然段) 

秦廷搏击(15-17自然段)倚柱笑骂(18自然段) 

遇难去世(19自然段) 

②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方法: 

a.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b.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拄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c.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词句点拨: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千金之资”是“币物”的定语。币:礼品。古时玉、帛、圭、壁等统称币。 

②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为先,即为之先。省略介词宾语。 

③见燕使者咸阳宫:省略介词“于”。 

④群臣怪之:怪:以……为怪,感到奇怪。 

⑤“使使以闻大王”与“使毕使于前”:使使:派遣使者;使毕使:让完成使命。 

⑥轲既取图奉之……故不可立拔:这一段动作描写多用短句,具有急迫、紧张的表达效果。 

⑦而秦法……非有诏不得上:插叙一笔,行文有张有弛,内容缜密,使“以手共博之’算实可信。 

⑧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承前省略主语“群臣”。 

⑨被八创:被:动词,遭受;创:名词,伤。不是被动句。 

⑩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如“侍殿上”。 

四、布置作业: 

1.指出加点的词哪些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①a.不得持尺兵(   ) b.不及召下兵(    ) c.秦兵暮渡易水(    ) 

②a.图穷而匕首见(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③a.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b.恐惧不敢自陈(    ) 

④a.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b.乃遂私见樊於期(    ) 

⑤a.至陛下(    )b.窃为陛下惜之(    ) 

2.指出下列各组加点的词,哪些属一词多义,哪些属同形同音词(意义上无关的)。 

1   

2   

3   

4   

附:参考答案: 

1.①a.武器,本义;b.士兵、武士,引申义;c.军队,引申义; 

②a.穷尽,本义;b.困厄,走投无路,引申义; 

③a.陈列,本义;b.陈述,引申义; 

④a.自己的,私人的,本义;b.私自,引申义; 

⑤a.台阶下,本义;b.对皇帝的敬称,引申义。 

2.①③一词多义;②④同形同音词。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性阅读。 

教学步骤: 

一、评讲词语作业。 

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性阅读训练。讨论: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放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三、课堂作业: 

比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今义: 

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②持千金之资币物 

③则秦王未可亲也    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③诸郎中执兵 

附:参考答案 

①古义:眼泪;今义:鼻涕。②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③古义:亲近;今义:亲爱。④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⑤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③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附:板书设计 

一四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情节   矛盾冲突   形象 


附件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