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对优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发布者:刘艳    所属单位:太和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8-04-24    浏览数( -) 【举报】

当前,对“学困生”的教育,普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转变“学困生”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大都把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较多的突破口,一抓再抓。其实,对学习优等的学生的教育更重要,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更不容忽视。一来优等学生升高中大学的机率更大,他们素质如何,关系重大,再者优等学生大都有强烈的上进心,旺盛的求知欲,敏捷的思维和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学习刻苦,成绩优秀,遵守纪律,这些恰恰是建设一个先进班集体和一流学校所必需的。所以,教师和学校领导们常常毫不吝啬地对优等学生进行表扬,奖赏,给予较多的鼓励,有的甚至年年给他们减免书杂费,发放奖学金,希望他们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这些优等学生生活在一片表扬喝彩声中,有的甚至瓢瓢然起来。其实,少年儿童的心理发育状况毕竟能不能完全趋于成熟,即使优等生也不例外,而且和成人一样,他们同样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影响。这些压力和影响常常成为导致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康的“病根”,只不过这些问题通常比较隐蔽,而且多为发展性问题,而非心理障碍。但假如教师只被优等学生成绩优秀,能力出众的“光环”所笼罩,而忽视他们身上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给他们及时的帮助和解决的话,或者一味的“宠”他们,会使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发展成为心理障碍甚至道德问题。所以我们决不能忽视对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发展的不健康的倾向,防止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使之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就是说,要使他们成人,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通过反复研究,认真分析,我们认为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体表现在与人交往、学习心理、集体意识、劳动意识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各人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嫉妒别人,自高自大。优等生由于在教师,家长和社会的赞誉生中成长,对自己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偏高,容易产生对自己评价过高而对别人评价过低的认知心理的偏差,尤其是高年级的儿童,成人感逐渐增加,某些优等生不能正确分析自己获得优异成绩的原因,把它归结于自己智力超群,天资聪慧或个人努力等主观因素,看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甚至对老师评头论足,不感激老师的精心 培养,对学习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更是不屑一顾。在学习过程中尤其不能很好的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一旦成绩落后于竞争对手,不能从自己身上总结原因,而每每将按因归咎于竞争对手过于强大,因此敌视和嫉妒学习成绩超过自己的学生,有的甚至发展到容不得别人在任何方面超过自己的地步,不能很好的与周围学生搞好团结。

二、爱慕虚荣,经不得批评。学习优等生是生活在一片荣誉和赞许之中,接受的表扬多批评少,由于儿童心理发育的未成熟,有写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对荣誉看得过重,十分害怕丢面子,有的甚至为了博得赞誉而不惜弄虚作假欺骗老师和同学,有的受不得一点批评,一受批评就大哭大闹、闹情绪、使小性子,好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全对的。这样脆弱的心理状态发展下去哪能禁受住一点点挫折的考验呢?

三、娇生惯养,轻视体力劳动。由于优等学生平时学习上比较刻苦,投入的精力比较大要求,成绩优秀,在学校里多受表扬,而在家庭里也更容易受到家长的宠爱,家长除了在学习方面之外,一般不对他们过多的要求,也不过多的安排年他们做家务活,对于他们的要求家长尽量的满足,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逐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的习惯,轻视体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者,有的同学然连生活也不能自理,动不动就使小性子,突出表现办事任性,有一点不顺心就哭鼻子,吹打不理,让一切人都得为他服务。

四、心理闭锁,自私自利。学习优等生一般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且性格一般比较内向,心理闭锁,少与学生交往,甚至有“万事不求人”的心理。甚于这种原因,某些优等生也常常表现出不爱帮助人乃至厌恶帮助人的保守心理,认为帮助人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更害怕别人会超过了自己,就连别的同学互相帮助也看不顺眼,错误认为别人是“爱出风头”,“是想讨老师的欢心”,“假积极”等。

五、不关心集体,组织意识淡薄。由于优等生长期生活在褒扬之中,往往成了班级的核心,对同学往往发号施令,时间一长,便似乎认为这些是自己理所应得的,“自我中心”,“人人为我”的意识逐渐膨胀,只求“人人为我,不求我为人人”,逐渐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感兴趣,待人冷漠,极端利己,还有些优等生则认为除了学习之外的一切事情似乎都是浪费时间,他们厌恶集体生活的“糟杂”,喜欢独自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埋头苦干,好以后成名成家,对集体活动组织活动漠不关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

除以上这些问题之外,优等生身上还容易表现出任性,抗挫折能力差和焦虑紧张,缺乏吃苦耐劳等等症状。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这些症状有可能发展、恶化,如不及时加以疏导,极易引发他们的心理障碍,影响他们成长。

我们认为对优等生身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这些问题的防御和纠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力量,而不能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应该针对优等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引导他们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获得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

孩子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家庭、学校、社会处处都是课堂,人人都是孩子们的老师,孩子们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方方面面的教育,优等生也不例外,如果对他们教育不适当就会带来负面影响,譬如家长对其过分宠爱,甚至不让干任何家务,老师过分表扬,学校不适宜的奖赏,不让缴任何书杂费还发奖学金等,甚至对他们犯了错误还听之任之,社会上对他们过分优待等,只会将他们引向邪路,想让他们早日成材,“拔苗助长”是不成的,就是说可别宠坏优等生。

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塑与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事实上许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恰来自教师许多不适当的教育方法。优等生大都敏感而自尊,许多在成人眼里看来是细枝末节的东西,而在他们心里却时常被放大,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引起教师的关注,就有可能发展成心理疾患。因此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并且要熟悉心理学和心理教育的一般常识,熟悉优等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各种表现,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教育的可接受性。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耳闻目染中受到教育。以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选择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来诱导学生,向健康方面发展。

人的情绪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良好的社会集体环境对调试人的心里所起的重要作用。就学校而言,应该充分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和自身的一些隐性教育资源的心里暗示作用来刻意营造一种互助、共进、和谐的氛围,以品德优秀学生作榜样,从而帮助优等生们克服以个人为中心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不正当竞争,集体意识淡薄以及学习中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倾向,从而真正实现心理素质健康的发展,让他们不但智育得到发展,而且德育、体育、美育,劳育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读学生的心理发展尤其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但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正确,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不健康的诱导。优等生在家庭中常受到的两种不恰当的家教方式是溺爱型家教和严厉型家教,前者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这种家教的结果是孩子的心理发展易出现依赖、逆反、自尊、自私、任性等倾向,后者则坚信“打出高才”,在学习上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动不动拳打脚踢,它是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以及懦弱,孤僻,反抗,放任等心理弊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认为应该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联合社会资源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建健康的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陶冶心理品质。

此外,学校、家庭和社会还应该联合起来,对全体学生包括优等生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工作,上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对优等学生应侧重教会其正确使用归因理论分析自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认识家长、老师、同学和集体在其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教会他们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焦虑、紧张、自满情绪,正确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调整等,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等。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