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 与反思 作业周期 : 2017-12-182018-02-28

作业要求 :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被批阅为“优秀”20分,“良好”得15分,“合格”得10分,未提交不得分。(下载模板提交)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 与反思

提交者:学员潘正明    所属单位:歙县北岸学校    提交时间: 2018-01-01 13:36:54    浏览数( 2 ) 【推荐】 【举报】

教学设计

学  科

历史

年  级

九年级

教学形式

公开课

教  师

潘正明

单  位

北岸学校

课题名称

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但有些抽象的问题还不能分析,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教材分析

工业革命是各国资产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大力发展经济而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变革。表现出来就是各个部门、行业的新发明、新创造,实现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欧洲确立下来,对世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一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能力目标:培养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重难点

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

2、史料教学法:通过出示史料,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3、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和思考,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与方法    

采用讨论、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 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三)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视频导入: 播放2012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问,你想知道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吗?现在就让我们到历史中去探究答案,感受另一种形式的革命——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原因

展示:自主学习目标

1、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

展示:ppt史料  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展示:ppt史料  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逐个分析材料,抓住材料中关键的字句,以此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2、请你找出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发明者、国家、时间)

1.珍妮机在英国生产领域引起怎样的影响?

2.动脑筋:如果当时珍妮机发明出现在中国,情况会怎样?

展示:材料提问: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有哪些历史意义?

展示动脑筋:据说,瓦特小时候看到水壶中的水烧开时,蒸汽顶开壶盖,受到启发,激起了他的探求欲望,最终促成他的伟大发明。你对这一说法怎么看?

同学们想象一下,自从蒸汽机成为了机器的动力后,工厂是怎样一幅情景?

步履蹒跚的人力畜力车辆能满足运输需要吗?扩展:轮船火车的出现(交通运输业)

想一想,火车、轮船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讲述:1840年,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那么这一场范围极广的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出示问题3、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展示:ppt播放材料一、二、三、四

讲述:阅读材料,合作探究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展示:说一说图片反映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四、工业革命的启示

提问:工业革命创造如此巨大的生产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思考、小组讨论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课文总结

本课介绍工业革命于18世纪首先发生在英国不是偶然的,1689年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这课学习,应该认识到哈格里夫斯、瓦特、史蒂芬孙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热爱科学,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学生感受工业革命场景,引入新课。

 

 

 

 

 

阅读历史资料(ppt)展示,总结工业革命的原因

 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英国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③三角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④英国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并且是大批熟练工人,为革新创造了条件。

 

 

 

 

 

 

 

 

 

 

学生:找出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发明者、国家、时间)

指导学生看书标记基础知识

回答: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促进冶金、采矿等行业发明使用机器,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

一可能是昙花一现二可能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被欧洲人利用。反正绝对不会像当时英国一样引起工业革命。原因是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不能为新事物提供适宜的条件。

 

 

 

交流总结:伟大的发明来源于亲身实践,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精神。成功来源于好的习惯。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

 

 

学生回答: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发展迅速,工厂规模扩大,整日机器隆隆,大量的产品堆积如山)

 

交流总结:1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 2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3、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4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探讨总结1.经济:创造了巨大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政治: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3.世界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学生观看图片:工业的发展,造成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等问题, 

 

启示:由此看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我们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注意环保。

引导总结: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

 

 

 

 

 

 

 

 

 

 

 

 

 

 

通过出示史料,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和思考,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14课  “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四、工业革命的启示

分层作业设计

1选择题

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

A棉纺织业    B交通运输业    C采矿业     D冶金业

2探究题

工业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教学反思

要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自主学会的少讲、学生不会的和感兴趣的科学地讲,为师者只有“该出手时才出手”,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之高效。今后要多进行些尝试。历史教材是高度浓缩的精品,它需要我们教师有准确的发挥与拓展,但拓展一定要扣住重点。发挥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事实,但稍不留心便误了时,如何将中考的功利性与知识的传承有机结合,还需进一步努力。

 

 

单位:北岸学校           姓名: 潘正明      日期:2018-1-1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1-05 16:07:40

附件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