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 > 正文

作业标题 :课堂实践 作业周期 : 2018-03-262018-06-01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于培训中期提交一份个人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或者教学反思之类的),被批阅为“优秀”得20分,“良好”得15分,“合格”得10分,未提交不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课堂实践

提交者:学员金力华    所属单位:白沙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4-23 11:01:53    浏览数( 2 ) 【举报】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藤野先生》鲁迅先生的经典著作,是《朝花夕拾》里颇受鲁迅先生本人青睐的一篇散文。该文回忆了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期间,藤野先生不受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真诚而严谨地教育和指导鲁迅先生学医的几件事。怀着感激的心情,鲁迅先生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如实记录了自己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两个伟大的人和一篇深沉而不乏人情味的文字,是本文的魅力所在。本文承记叙文之形式又兼具鲁迅先生的沉郁隽永的文字风格,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还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走近鲁迅,了解藤野先生,感受两个来自不同国籍,有着不同身份与别样追求却同样让人仰视和崇敬的伟大人物。

教学目标:

1.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2.掌握课文的脉络、结构。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3.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文中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老先生的戒尺可畏,老先生读书时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陶醉之态又如此可笑、可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另外一篇写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看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预习展示 

1、走近作者作品:    

⑴ 同学介绍。    

⑵ 教师补充介绍:      

《朝花夕拾》,“朝”是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里的。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同学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和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身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自己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绯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标致  不逊(xùn)  匿(nì)名

诘(jié)责  托辞  喝(hè)采  适值  抑扬顿挫  深恶(wù)痛绝

物以希为贵

宛如:正像,好像。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

不逊:无礼。逊,谦逊。

诘责:反问并责备。

杳无消息:从此再也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

瞥见:一眼看见。

2、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

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四、研读课文,分析形象

1、速读全文,找出鲁迅是如何评价藤野先生这位老师的?

明确:37段: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如果熟读鲁迅的文字,就会注意到,这样的严正的文字,这样的崇高的评价,在鲁迅文章中是并不多见的。让我们找出描写、记叙藤野先生的文字,看看藤野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2、跳读课文,找出描写藤野先生外形的文字

明确: 写藤野先生抓住了黑瘦,八字须,戴眼镜,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穿衣模糊,有时忘记带领结,冬天穿旧外套,寒颤颤的特征。总之,当时典型的严谨治学、生活简朴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本文写人物外貌,注意抓住特征,画出灵魂,因而用最简括的笔触,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这种笔法,有些近似于画家的速描,用极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极深刻丰富的内容。

3、朗读课文,概括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

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老师:你可曾遇到过这样的老师?他们因何这样对你?

明确:你身边有很多这样的老师,他们不为了传名,不为了图报,倾其所有,热情付出,在琐碎的工作中创造精彩,就是因为有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科学得以进步,文化得以传承。

老师:藤野先生不过是做了他的本分的工作,鲁迅却说他“最使我感激”“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这缘于藤野先生在那时那地做了这些。当时鲁迅的处境如何呢?

4、研读课文,思考作者当时处境

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有关注释,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

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让鲁迅处于深深的痛苦之中。

“匿名信”事件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

“看电影”事件反映中国国民的不觉悟造成民族衰弱,让作者深感悲哀。

5、联系写作背景,明了藤野先生的可贵

提供参读材料──当代研究鲁迅的专家、上海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王晓明先生《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3章《离乡者的悲哀》(节选),投影:

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报纸就公开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间,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视和轻蔑中间,请想一想,一个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处境?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这,是比“认真负责”之类更难能可贵、也更使鲁迅感激和终生怀念的品质。

对照“爱国青年”言行,体会藤野先生的高尚

明确:匿名信事件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

(操心食宿的医专职员正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

老师:为什么藤野先生有如此见识?

明确:因为他本性的善良,更因为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提供参读材料──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藤野先生 “看重中国人”的原因──少年时学习汉文,受过中国文化的熏陶。

明确:狂妄缘于无知,尊重缘于了解

总结: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特别是当你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时候。一个弱国的知识分子在日俄战争以后日本的民族主义狂潮中,所受到的屈辱、所感到的巨大压力、所激发起的反省。藤野先生可能不知道,他仅仅是凭着一个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一个医学研究者对学术的热情、忠诚,做他应该做的事。藤野先生绝对没有想到的:他的这些自然表现,却在“我”的心灵中引起巨大波澜,并且引发出崇高的敬意——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我们生活中就有这样的可敬的老师,你是否感知到了?因此,鲁迅的关于老师的观察、记忆,以及他书写老师所用的笔法,都值得我们琢磨与借鉴,让我们一起写写自己的老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鲁迅在回忆中高度评价藤野先生,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但作者却没有在这样一位可敬的老师的鼓励下成为一名高明的医生,这中间有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理解鲁迅的情感变化。

二、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1、研读分析“匿名信”事件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研读分析“看电影”事件

“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者。

为什么“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教师幻灯展示下面这段话并指读: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展示一张1905年摄于中国东北开原城外的照片:

一个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侦探,被日军斩首。围观的中国民众神情麻木。

老师:那个被斩的人健壮吗?围观的人健壮吗?……可这种健壮的躯体在这里只用做什么?(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看热闹,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民族耻辱。可见改变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

三.领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老师: 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东京去了仙台?(出示《自题小像》,并请同学联系《〈呐喊〉自序》解释。)

(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老师: 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研讨交流,教师小结。

A.在东京 

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B.去 仙 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C.弃医从文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D.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 挂照片 写文章

明确:勾连这些事件可知,我并非只想着个人前途,不管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对“明的遗民”的留意,对“日暮里”的感伤,还是选择到日本留学,到仙台学医,弃医从文,写文章斗争都缘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不过他的这个决定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真是一件幸事,从此中国少了一个高明的医生,却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多了一个唤醒民族的文化巨人。

四、 品味语言,理解本文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

    描写对象         

      作者态度

       典型词语

藤野先生

感激,热情赞扬, 收藏讲义,写文章怀念

 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是伟大的

“清国留学生”

        厌恶

  实在标致极了  

  精通时事

“爱国青年”

 义愤,因此弃医从文

  刺耳

麻木的国民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酒醉也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

“正人君子”

        讽刺

 “正人君子”之流

  深恶痛疾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清国留学生   盘辫子                          厌恶、鄙夷    爱

赏樱花、  学跳舞                            

记住日暮里、水户                             忧国、悲凉   

仙台医专职员优待      物以稀为贵             苦涩、辛酸

匿名信事件                                   愤慨          

看电影事件                                   痛心、反思    

多写文章                                     反抗、斗争   

 


老师评语

加强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评语时间 :2018-04-26 20:09:03

课堂实践

最新课堂实践

推荐课堂实践

热门课堂实践

热评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