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 > 正文

作业标题 :课堂实践 作业周期 : 2018-03-262018-06-01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于培训中期提交一份个人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或者教学反思之类的),被批阅为“优秀”得20分,“良好”得15分,“合格”得10分,未提交不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课堂实践

提交者:学员章小雁    所属单位:桐城市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4-16 20:04:37    浏览数( 5 ) 【举报】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桐城市实验中学          章小雁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 降水是人们熟知的大气现象,本节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2、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4、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1、降水和降雨。

2、世界降水的分布。                                                                     

 3、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二、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 ,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2、谈话法:谈话法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和沟通。本课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

4、图像分析法:图像分析比较直观,通过对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都是他们所熟悉的自然现象。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                                                             

四、教学过程

(造气氛,导新课)

用图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种主要形式,使学生从直观现象获取、得出降水的定义。

(学习新课)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1、降水的定义

什么是降水?

(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过渡)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2、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

教师用电脑展示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依次介绍:盛水器、漏斗、储水筒、储水瓶等中,讲解测量方法: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别是这个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讨论结果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问题情境:电脑展示图3.19A和B,观察这两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何不同?

2.电脑展示图3.20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10、11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7月);

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小结:该地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3.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学生利用课本55页所提供的资料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教师根据学生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作品展示并做评价,总结降水量柱状图绘制的基本过程,并用电脑展示出来给学生以对比。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让学生讨论比较等温线和等高线的定义,说明“等降水量线”的定义。

定义: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然后电脑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让学生对照课本56页活动1~5的五个问题,观察大屏幕。

画面1:点击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使之闪烁,请学生读出降水量。点击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使之闪烁,请学生读出降水量。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一: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画面2:点击回归线,使回归线两侧闪烁,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画面3:在底图上显示南北纬30°、60°并闪烁,让学生说出中纬度地区的纬度范围,然后对中纬度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读出其降水量,总结得出规律三: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远,降水也少。

画面4:在《世界年降水量图》中分别显示出赤道、南北回归线、中纬度地区、两极附近地区,由学生总结得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影响一个地方降水量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不仅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

画面5:降水与地形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降水与降水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等知识。通过学习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能看出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巩固练习

1.下列地区中,属于冬季多雨地区的是(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    B.30度~40度大陆东岸地区
    C.地中海沿岸                      D.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

2.赤道附近的全年的降水量一般在(  )

A.1000毫米左右   B.2000毫米左右   C.500毫米左在   D.3000毫米左右

3.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雨都出现在山地的南坡    B.沿海地区降水一定丰富
    C.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    D.赤道地区高温多雨

4.下列地区中,属于全年少雨区的是(  )

①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②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③30度~40度大陆东岸④两极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五、说板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的概念:

    二、降水的测量: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

    四、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等降水量线──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实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节课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赋予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通过对世界“雨极”、“干极”的介绍,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当然在讨论交流活动中也出现少部分同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是我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必须为之努力的地方。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4-28 08:36:27

课堂实践

最新课堂实践

推荐课堂实践

热门课堂实践

热评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