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 > 正文

作业标题 :课堂实践 作业周期 : 2018-03-262018-06-01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于培训中期提交一份个人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或者教学反思之类的),被批阅为“优秀”得20分,“良好”得15分,“合格”得10分,未提交不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课堂实践

提交者:学员吴朝龙    所属单位:桐城市金神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4-09 09:21:04    浏览数( 3 ) 【举报】

初中化学中考典型题例分析

桐城市金神初中    吴朝龙

16题:

1.       为了检验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进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

试回答: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所取石灰石的样品质量(g)

12.5

12.5

12.5

12.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40

55

7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5

4.5

2.5

2.5

 

(1)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克。

212.5克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16题分析:

一、此题解题涉及到的知识点:

1.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       石灰石中还含有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因此杂质的量不影响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的多少;

杂质不溶于水,在水中它仍以固体形式出现,因此在题中,每次反应后固体质量的减少,仅仅是因为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参与了反应,这即是下表中第4行数据得来的理由【而且也不影响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学习了第九单元后,会有此类应用)】;

3.       应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二、解决此题运用的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变式解题能力

三、可把题中的表格,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作如下变换(粗体字的行是增加的行):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1

所取石灰石的样品质量(g)

12.5

12.5

12.5

12.5

2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40

55

70

3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5

4.5

2.5

2.5

4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g)

6

8

10

10

5

反应后碳酸钙是否有剩余

剩余(A1)

剩余(A2)

完全反应(A3)

完全反应(A4)

6

反应后稀盐酸是否有剩余

完全反应(B1)

完全反应(B2)

剩余(B3)

剩余(B4)

7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g)

可依据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计算(C1)

可依据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计算(C2)

可依据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计算(C3)

可依据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计算(C4)

如果知道30克稀盐酸中的溶解的溶质量,也可依据溶质的质量计算(D1)

如果知道40克稀盐酸中的溶解的溶质质量,也可依据溶质的质量计算(D2)

如果知道55克稀盐酸中的溶解的溶质质量,
  不可以依据溶质的质量计算(D3)

如果知道70克稀盐酸中的溶解的溶质质量,
  不可以依据溶质的质量计算(D4)

 

四、直解本题

(1)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以甲同学进行的反应为观察基点,我们可以看到,在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都是12.5克),先是随着加入的盐酸量的不断增加,剩余固体有所减少,减少的原因,就是因为其中的碳酸钙参加了化学反应,观察至丙和丁同学的实验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加入的稀盐酸量的增加,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原因是样品中的碳酸钙全部反应完了,剩余固体皆是杂质,而其不与稀盐酸反应。因此,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等于样品的总质量减去剩余固体(即是杂质)的质量,即12.5-2.5=10(克)。

212.5克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A.解题过程须完整,不能有缺失;

B.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在,必须正确书写;

C.对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必须正确,算好之后,须加以检验;

D.对应比例顺序不能写错,如下所示,不能颠倒,把下一行写在上面

   100                 44

   10g                  x

  

E.不能把12.5克作为反应物的质量代入计算,不能写成如下形式:

  100                 44

  12.5g                x

 

 因为12.5克包括不与稀盐酸反应的杂质,从此题我们应该知道,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代入的反应物的质量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若不是纯净物的质量,必须折合成纯净物的质量(第八单元有例题),二必须是参加反应的质量,若其中有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化学反应,则不能依此数据计算生成物的质量。

 

五、延伸分析

 

1.       表中第4行数据的来源,在(一、2)已作说明,不再分析;

除此之外,我们比较甲和乙同学的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每10克这种浓度的稀盐酸,恰好和2克的碳酸钙完全反应(因此,在甲同学的实验中,稀盐酸:碳酸钙=30:6,在乙同学的实验中,稀盐酸:碳酸钙=40:8

 

据此比例,在丙同学进行的实验中,应是稀盐酸:碳酸钙=5511,而表中不是11克,而是10克,说明在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后稀盐酸应有剩余B3),而此时的碳酸钙已完全反应A3)。[“解释:当两种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时,如果其中一种有剩余,另一种必定完全反应]

 

2.A1)“剩余”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呢?

   观察乙同学的实验,我们可以把乙同学和甲同学的实验作比较,就会发现,在样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增加(由30克增加到40克),剩余固体的质量在减少,就会知道,在甲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后,样品的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完,即还有剩余A1),而依上文“解释”,另一种反应物也即稀盐酸,必定完全反应B1)。

 

3. A2)(B2结论的由来,可参照A1)(B1结论的得出过程的分析不同的是,只不过是把丙同学的实验数据和乙同学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4. A4)(B4结论的由来,可参照A3)(B3结论的得出过程的分析。

 

六、检验理解

1、  试分别计算在甲、乙、丙、丁同学实验中,每次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对应设为a\b\c\d);

假设在四位同学的实验中,反应都是在烧杯中进行的,完成下表中空白处数据的填写(即写出表中空白处e\f\g\h的数值)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所取石灰石的样品质量(g)

12.5

12.5

12.5

12.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40

55

7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5

4.5

2.5

2.5

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e

f

g

h

2.       在不改变原题创作意图的情况下,可将原题作如下修改:

 

为了检验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进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该同学用一只烧杯,前后做了4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试回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石灰石的样品质量(g)

12.5

12.5

12.5

12.5

每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10

15

1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5

4.5

2.5

2.5

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i

j

k

l

1)请完成表中数据的填写(即写出表中空白处i\j\k\l的数值)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m  克。

312.5克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n)?(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a=2.64,b=3.52,c=4.4,d=4.4,i=e=39.86,j=f=48.98,k=g=63.1,l=h=78.1,m=10,n=4.4,单位都是“克”。

教学反思:

 

这是一道初中化学中考的典型试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听课时,似乎是明白了,但是题目稍有变化,就会张惶失措,无从下手,根据这种情况,思前想后,综合历年来中考相似题型,在原题基础上,进行变化,以此来检验学生是否真实完整地理解题目,并力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目的,在讲解之前,将此题印刷给学生,课前思考,课堂点拨,学生参与面较广,达成度较高,并结合图像讲解,效果良好。


老师评语

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评语时间 :2018-04-18 19:43:40

课堂实践

最新课堂实践

推荐课堂实践

热门课堂实践

热评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