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 > 正文

作业标题 :课堂实践 作业周期 : 2018-03-262018-06-01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于培训中期提交一份个人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或者教学反思之类的),被批阅为“优秀”得20分,“良好”得15分,“合格”得10分,未提交不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课堂实践

提交者:学员朱仲莉    所属单位:桐城市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4-17 11:44:20    浏览数( 0 ) 【举报】

《故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课时:3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等,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一篇小说必须具备哪三个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肖像、心理、行动、语言描写,以及正面、侧面描写还有细节描写。

3、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

4、环境:A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B自然环境;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5、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这篇小说是鲁迅在1919年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熟悉课文,思考小说的线索,情节结构。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1、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2、“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老屋的寂寥,决定搬家。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3、杨二嫂的变化。

4、闰土的变化。

5、“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三)人物形象分析

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得较详细?

2、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刻画得比较详细。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闰土(1)多子,饥,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闰土(2)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杨二嫂: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不仅表现在从当年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今天的“圆规”,而且还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我”母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水生:一个20年前的闰土,20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对他来说,

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

(四)深入探究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第12段:明朗、美丽、令人神往;第2段:晦暗、萧条、令人悲凉。

2、作者离开故乡时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作者气闷,闰土的变化使作者悲哀。

3、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因为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但社会的黑暗,困难重重,害怕希望不能实现。

4、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这段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话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五)本文主题的探讨

①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的隔膜”。

②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③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

四、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小说教学的特点,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小说的主题,流程清晰,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较好的解决。但在结合小说的背景与学生互动时,学生对先生的文章理解还不是特别通透,还有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还需要在课后练习讲解时予以解决。

五、作业:

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4-17 11:57:11

课堂实践

最新课堂实践

推荐课堂实践

热门课堂实践

热评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