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 > 正文

作业标题 :课堂实践 作业周期 : 2018-03-262018-06-01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于培训中期提交一份个人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或者教学反思之类的),被批阅为“优秀”得20分,“良好”得15分,“合格”得10分,未提交不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课堂实践

提交者:学员周兴广    所属单位:安徽省桐城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5-05 23:36:55    浏览数( 0 ) 【举报】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      认清作者所揭露的监狱黑暗现实。

3.      从本文初步领略桐城派的散文写作艺术。

4.      感受方苞关怀民生、忧心吏治的政治情怀。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方苞关怀民生、忧心吏治的政治情怀。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  ——《贞观政要·论刑法》

可见选用良吏、宽简用法是建立清明政治的重要举措,那么康乾盛世光环下的社会又如何呢?让我们走进方苞的《狱中杂记》一窥端倪。

二、解读文本

1、相互释疑

通过学生相互提问、解答的方式,扫清文字障碍。

(预设)

字音

者虽戚属gòu                    或随有chōu     惟大无可要 

字义

余在刑部(监狱)   具矣(案件)   其前以通明(开窗)  质明 (打开)      困苦不可忍(使)  终秋审入矜疑 (值得怜悯、怀疑)

2、梳理内容

提问:题目叫“狱中杂记”,那么方苞在本文中为我们讲述了刑部监狱哪些事情?

学生:犯人染疫而死者众多;犯人人满为患;狱吏迫使犯人为改善处境倾家荡产;行刑者、主缚者、主桎扑者为索要钱财伤残囚犯身体;部中老胥移花接木;杀人犯郭四逍遥法外;山阴李氏不愿出狱……

3、解读内容

提问:结合上述内容,研读相关文句,想一想狱中官吏是怎样胡作非为的?

明确:

安置有别(“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部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施刑有别(“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

篡改文书(“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

因以巧法(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

教师小结:方苞以自己所见、所闻、所证的事件,以严肃、质朴的语言描写了刑部监狱的种种黑暗,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施酷刑的罪恶和无辜者含冤蒙屈、痛苦无告的不幸,并揭示了盛世之下所隐含的社会危机。

三、合作探究

教师:对于刑部监狱的种种黑暗,方苞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同于往圣,每质狱辞,必于死中求其生。而无辜者乃至此。”

“倘仁人君子为上昌言,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手足毋械。所全活可数计哉?”

明确:在方苞看来,为官为吏者应当珍视和尊重他人生命,“好生”是历代圣王建立清明政治的重要方面。有罪者的生命权尚且受到重视,统治者更不能让无辜者受到“非罪”的惩治。

教师:你还能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读出方苞类似的情感态度?

明确:“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胥某一夕暴卒,人皆以为冥谪云。”

“噫,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

在方苞看来,官吏在行政行为中不能败德毁行,要抱持仁善之心,不可有伪善之心。上天亦有好生之德,否则必遭天谴。

教师小结:这些语句字里行间流露出方苞鲜明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孟“仁政”理想的继承。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孔子的“仁”更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把它扩充到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方苞在大胆揭露、辛辣批评的同时,也展现出一个儒家士大夫关怀民生、忧心吏治的政治情怀。

四、拓展延伸

余于宣统初元屡见之宣南,大骂桐城派,又语余曰:“桐城文,寡妇之文也。寡妇目不敢邪视,耳不敢乱听,规行矩步,动辄恐人议其后。君等少年,宜从《左》《策》讨消息,千万勿再走此路也。”

——章士钊《论近代诗家绝句·陈剑潭》附汪辟疆注

教师:新文化运动时期,纵横清代文坛两百余年的桐城派成为新派文人口诛笔伐的对象,被视为维护封建道统的工具,桐城派文人表现出一副封建文人奴颜婢膝的嘴脸。读过本文,你对这种观点有何看法?

学生:……

教师作为平等的参与者,表达自己的看法。

方苞提出“义法说”,即“言有物”,“言有序”。这里所说的“物”,既是从创作的自身规律出发的“穷理尽事”,又是以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和儒家的道德原则加以约束的“本经书而依事物之理”。他主张的“言有物”不只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更是几千年儒家仁义思想的继承和弘扬。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来重读这些文章,依然能沐浴到它思想文明的光辉。评价桐城派,既要正视它的历史局限性,也应尊重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五、课外作业

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不清明,一些随波逐流的人见利便会同流合污,或对歪风邪气趋之若鹜,出现“劣币逐良币”的逆向淘汰。

你对消除“劣币逐良币”这种现象有何想法和建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注〗劣币驱逐良币原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附:板书

     狱中杂记

       

安置有别           

 

篡改文书           

因以巧法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5-07 11:22:31

课堂实践

最新课堂实践

推荐课堂实践

热门课堂实践

热评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