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 > 正文

作业标题 :课堂实践 作业周期 : 2018-03-262018-06-01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于培训中期提交一份个人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或者教学反思之类的),被批阅为“优秀”得20分,“良好”得15分,“合格”得10分,未提交不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课堂实践

提交者:学员刘锦彬    所属单位:安徽省桐城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5-07 18:18:15    浏览数( 0 ) 【举报】

       

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主讲人:安徽省桐城中学  刘锦彬

           

 

 

 

 

            

 

 

 

 

 

 

机械能守恒定律

复习目标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所做的功只跟初始位置和末位置的竖直高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2.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2)重力势能

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表达式:Ep=mgh.

矢标性:重力势能是标量,正负表示其大小.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增大.

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G=-(Ep2Ep1)=-ΔEp.

3.弹性势能

(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大小: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劲度系数有关,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劲度系数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

(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类似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用公式表示:W=-ΔEp.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其中势能包括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2.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表达式:

mgh1mv12mgh2mv22

2.守恒条件

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

从守恒的条件来理解对单个物体,看是否“只有重力做功”;对由多个物体(包括弹簧)组成的系统,看是否“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形式及用法

(1)E2E1Ek2Ep2Ek1Ep1,表示系统末状态机械能的总和与初状态机械能的总和相等.运用这种形式的表达式时,应选好参考面.若初、末状态的高度已知,整个系统除地球外只有一个物体时,运用这种形式比较简单,即常说的“守恒观点”.

(2)ΔEk增=ΔEp减或ΔEk减=ΔEp增,表示系统减少(或增加)的动能等于系统增加(或减少)的势能.运用这种形式时,一般针对初、末状态的高度未知,但高度变化已知的情况.运用的关键在于弄清重力势能的增加(或减少)量,可不选取参考面而直接计算初、末状态的势能差,即常说的“转化观点”.

(3)ΔEA增=ΔEB减或ΔEA减=ΔEB增,表示若系统由A、B两部分组成,则A物体机械能的增加(或减少)与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或增加)相等.即常说的“转移观点”.

例题1.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则在此过程中,小球重力做______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量为__________,小球由BC阶段,弹簧弹力对小球做________功,弹性势能_______

 

 

 

 

 

 

 

 

 

例题2.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m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现将环从与定滑轮等高的A处由静止释放,当环沿直杆下滑距离也为d(图中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为(1)d

B环在B处的速度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2)

C环减少的机械能大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

D环在B处的速度为

 

三、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的特点

2.重力势能

3.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机械能

2.守恒条件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作业指导与布置

 

完成同步作业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5-11 19:35:36

课堂实践

最新课堂实践

推荐课堂实践

热门课堂实践

热评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