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让提问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发布者:章玲霞     发布时间:2018-05-02 浏览数( 0) 【举报】

让提问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是启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普朗克也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如何提问是一门很有技巧的学问。

一:提问要把握好适当的时机,让问题“应运而生”。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就如一潭平静的湖水,老师适当的提问会让平静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时机应该在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在学生受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在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每当这时,老师要及时提出一些铺垫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预设的结果靠近。实践证明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指示学生的实际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如在教学《捞铁牛》时,由于文章中阐述的浮力知识与学生生活较远,而且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生活经验,对捞铁牛的过程也很茫然。我就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捞铁牛的流程,先让学生有所顿悟,再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能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将捞铁牛的经过复述出来吗?”学生一下子兴趣高涨,小手都举得高高的,教室里滔滔不绝,此起彼伏,活跃非常,表达的欲望很强烈。说出了这样完美的答案:和尚先请人潜入水底,摸清铁牛沉在哪儿;再让人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木船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接着叫人把结实的木架子跨在并排栓紧的两只船上;然后请人把粗绳子的一头拴住铁牛,另一头绑在架子上;最后指挥水手把船上的泥沙铲倒河里去,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拔了出来并将铁牛拖回了岸边。因为此时他们有话说,更有信心把它说好。这就是提问适当的魅力。

二:提问要注意符合班级学生的水平,让问题“恰如其分”。

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现在课堂上好多“对不对”“是不是”的问题,学生没有回答的必要性。所以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提问既不能低于学生现有的水平,也不能太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这样不仅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找准关键处,可抓住“完善”一词,层层设疑:“完善”是什么意思?(完备良好)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因为他发现旧的药物书上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他是怎么做的?(重点体会“山高路远,严寒酷暑”),新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完善”的药物书吗?(重点体会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一百多万字,一千八九百中药物,伟大等词)这样以“完善”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完善”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的要求,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让学生“如梦初醒”。

在教学中,老师应多安排学生自己想象的某种情境,挣脱教材的禁锢,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前提,精心设计具有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的提问,延伸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如:学了泰戈尔的《对岸》一课,我问:“这篇文章对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你是否有话想对你的父母说?”结果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喜万分,不得不佩服想象本身的奇妙。有说“对岸”可爱、新奇,有大自然的气息,有劳动的欢快,不仅仅是文中“我”向往的地方,也是生活中我向往的地方,自己长大后一定要找寻这一片恬美神奇的乐土的;有说我们不愿做笼中的鸟,希望爸妈给自己一个自由的空间,让我们从小学会独立生活,养成不依赖别人的自主意识,并让这种意识得到考验锻炼的机会的;有说要向文中的“我”学习,眷恋故土,热爱母亲的……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想象力大大增强了,又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又如在学习了《坐井观天》后,有位老师有意设置悬念,启发提问:“后来,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看看天呢?”学生可以想象多种结果,认为没有跳出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固执而自信,它看到的井口还是那样大。认为跳出井口的,青蛙会惊奇地说:“小鸟姑娘,你说得对,天果然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要是我不跳出井底,怎么也不会相信你的话。”这样学生的思维大大拓宽了,越问越明,越思越深,撞击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从而让学生学得灵活,学得扎实。

四、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提问,让学生“自动自觉”。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人非生而知之,学习书本一定会发现问题,产生疑问;社会的大课堂更是问号迭出,不解重重。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答案不是我们的目的,让学生敢问、会问、不耻下问,通过学生自己从文章中找到问题,并能积极的思考,主动的向工具书、老师、同学及其他有专长的人请教,寻根追底,通过"问"搬掉一块 块“绊脚石”,把书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才是我们最终的要求。所以解决学生的"开口"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同时也允许老师答不出来,共同探讨研究解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意味着教学方法的成功。

对于浅显易懂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同学们自学,自己提问,自己分析,自己在文中找出答案。也可以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互相提问,彼此解决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失踪的森林王国》时,我把时间让给了学生,把课堂让给了学生,孩子们一看文题和初览课文,就分别提出了“森林王国为什么失踪了?它的失踪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哪些妖魔鬼怪席卷了森林?砍伐森林给森林王国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等等,然后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在文中找答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钻研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精心设计各类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考中,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