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研修日志——基于目标驱动下的品德课作业设计

  发布者:方胜林    所属单位:桐城市卅铺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8-04-10    浏览数( -) 【举报】

研修日志——基于目标驱动下的品德课作业设计

桐城市卅铺中心小学  方胜林

   新课标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突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精心创设探究情境,组织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自主学生和实践的空间。我们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充当了课程的设计者和创造者。在研修学习过程中,结合专家学者的理论引导,笔者创新设计了一些教学思路和作业设计,使学生在体验、探究和研讨活动中,自主的学习,效果良好。

一、探究式作业设计

小学思品课是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关注,对同伴的关注,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是其它学科不能广泛顾及的。所以在思品学科,围绕教学目标,开展问题探究式的作业练习,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现代公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到,尽管课本图文并茂,但我们老师还必须认真理解编写意图,把单元、课题、课题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吃透。

    教学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取决于对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如果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将没什么可教,要么就图文宣讲,要么无从下手,故教学时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对学生引领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时,目标定位为“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赞美家乡,赞美家乡的人物,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上。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让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探究。第一个层次是小组交流,成员间互相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然后分组代表汇报,这种探究的目的是人人参与活动,在自己的介绍中唤起对家乡的自豪感;第二个层次是学生写一写家乡名人,用一些事迹和事例来说明家乡的名人,这种探究能产生对家乡劳动人民的敬佩和尊敬之情。第三层次是我对家乡做广告,学生自己把对家乡美景、文物、人物、故事的了解写成旅游广告,在写作小广告时,可以文图并用,以此作为这节课的提升,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对家乡的感性认识。这样的作业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推进,实现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内化。

  二、活动式作业设计

  新课程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计时,基于学生情况展开活动式作业,在活动中因势利导的引导,是有效教学的十分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视角下的灵性课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创新性的作业任务和学习活动,解决学生“空壳化”倾向,变单一、单调、贫乏的教学内容为现实活动,改变课堂貌似围绕学生教学,教学中却充斥着成人的思维这一倾向,让活动成为教学的作业内容。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伸出爱的手》教学,我在教学时开展了这样的活动,与班主任一道,组织学生到学校边上的敬老院,实地进行教学,设计了如下活动作业:一是分组给敬老院的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二是每个学生在敬老院采访一名老人,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并写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三是全班学生参与表演两个节目,向老人唱一支歌,做一个游戏,与老人同乐;四是写一则关爱帮助残疾人的倡议书。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作业任务,身心都受到了一次难得的关爱教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观察交流,感受到困难人群的艰辛,心灵受到震憾,教育不再是课堂的说教和空谈。从学生反馈出来的倡议书中,看到了这样的活动设计是用活教材的一个好手段。

  三、体验式作业设计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要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教学中设计体验式的作业任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达到了解生活,认识生活,适应生活,并能够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目的。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文明大家谈》的教学,我设计了体验式的教学任务,用来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社会文明习惯,培养学生讲文明有教养的素养。在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我设计好的表格,去大门外两侧居民区,实地采访,同时完成调查报告。回校时,把文明的行为和不文明的行为记录下来分成两类进行点评,到教室后,举办班级“社会文明大讲堂”活动,每个小组都可以上讲台,把在社区看到的,采访到的文明与不文明现象讲出来,并以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进行小结。活动中学生从体验文明的进步和不文明的后果,文明的美好和不文明的丑陋等方面,谈出自己的体验感受,教学效果就不同了。我们不是在纯课堂上过真生活,学生在体验学习中感受到的、观察到的,采访到的生活基础上,才是真的生活和真的教育,这种作业设计,化语言主导教学为体验教育环境,策略上是不同的,学生不是在课堂上表面的热闹,而是在生活体验中激起真正的思考。

  四、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式作业设计

 《课程标准(2011年版)》重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追求的课程目标,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在课堂上要实现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教师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提出学习目标,设计作业任务,让学生个体独立探究和思考,提倡个体与同伴合作开展学习。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站立起来的中国人》一课教学。我设计了这样的自主学习任务情境:(一)旧中国时,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二)中国和奥运会的历史与今天你知道多少?(三)你喜欢看什么体育赛事,为什么?(四)你知道播放国歌、升国旗时,运动员的心情和感受吗?学生带着设计的作业去查找学习内容,独立思考问题,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在学习时,收集提示、整理材料、交流资料,归纳记录学到的知识。由于任务的驱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学生不再轻信他人和不实信息,不再满足于一个教师的介绍,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作业融入教学活动,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学到了知识,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面也得到了提升,这样的课堂方显灵性。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