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请老师们撰写一篇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12-252018-01-05

作业要求 :

学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之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很广泛,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对教学设计有很大帮助。因此,请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一篇教学设计。

     设计要求:

      1.内容要求原创,拒绝抄袭

      2.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冯志平

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请老师们撰写一篇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余金芳    所属单位:罗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提交时间: 2018-01-03 16:07:51    浏览数( 0 ) 【举报】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背影》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在看到父亲的背影时的心路历程及获得的人生感悟。
2、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加工、处理信息、自主探索与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挚爱深情,关爱他人。体验网络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体验作者在看到父亲背影时的心路历程及获得的人生感悟,学会通过网络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讨来解决问题。
2、 难点
由于生活阅历和时代的差异,学生对作者人生感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点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1、 地点 多媒体网络教室
2、 教学软件
教师自己制作的《背影》网页
lanstar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能有效监控学生学习,可将学生作品广播给其他学生)
BBS动态论坛(学生可提出观点,进行讨论,发布成果)
3、学生基础 掌握一定的文字处理、网上讨论、信息搜集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展示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师:20世纪80年代初,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一经发表,就感动了很多人,让人们为之震撼。欣赏这幅油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指导学生初步观察情境,自己提出问题,并要求他们发布到BBS(或者发表在教师博客、QQ空间上都可以)上,教师做最后归纳。
    (二)网上阅读,自主探究
    师:《背影》这篇散文是朱自清的著名散文,对于作者来说可谓意义特殊,请同学们对网上的电子课本进行深入阅读,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可自行浏览全文的其余章节。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课前点出幻灯片1:朱自清头像叠印火车奔驰图片,以乐曲《月光已远去》为背景音乐。)(上课后,点出灯片2:左为清华大学朱自清塑像,右为江泽民为朱自清九十诞辰的题诗手迹。)

(三)本课导入,领会感悟

师: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纪念朱自清先生九十诞辰,江泽民曾题过一首诗: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诗歌中的波老就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少年波老更情亲是说青年时的朱自清与父亲的感情更加亲密一些。《背影》就是这一时期,朱自清与父亲感情的写照。我们每天都要见到许许多多的背影,可是,只有当朱自清把背影写入散文以后,人们才似乎一下子意识到:背影是一幅色彩凝重的图画、是一篇难以读懂的散文、是一首蕴涵人生哲理的诗歌。几乎没有人读过《背影》不流泪的,是什么叩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弦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难题。

1读通读顺

(点出灯片3:以父亲爬上月台的背影图片为背景,文字是开头破题——点明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寻找背影、读信思父——浮现背影。)

师:我们学习的第一环节是读通读顺。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独立探究性阅读,这里,我们只选读课文中明写父亲背影的片段。哪些同学愿意起来分别朗读开头破题——点明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寻找背影读信思父——浮现背影等片段?(学生举手,确定人选。)

(学生各自找出起止位置,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钢琴曲《至高无上的爱》,学生次第朗读。读完,点出灯片4:以父亲爬上月台的背影水印色图片为背景,文字是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教师组织全班同学看屏幕齐读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的片段。)

2、师生对话

(一)寻找背影

(点出幻灯片6:以连根的两棵木棉树和父亲背影的水印色图片为背景,文字是跳读课文,运用想象联想法找出文中暗写父亲背影的语句。)

师:人们阅读朱自清的《背影》,通常只注重文中明写父亲背影的片段。老师阅读本文,运用了联想想象方法找到了阅读本文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从课文中暗写父亲背影的语句切入。

什么是暗写父亲背影呢?文章中有些语句表面上似乎并不是描写父亲的背影,更没有直接点明背影,但是,读者能够从这些语句想象、联想到父亲的背影,这就是暗写父亲背影。下面我以文章暗写祖母背影的语句为例说说我是如何运用联想想象法阅读课文的:

(点出幻灯片7:以连根的两棵木棉树的水印图片为背景,文字是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例如,读到第2段中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一句,我就联想到了祖母的背影,因为,想起已经去世或即将辞世的亲人,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他们离别的背影——他们是离开人世到另一个世界去。

(点出幻灯片8,内容同灯片7。)

下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容易使你想象出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的语句——也就是文章暗写父亲背影的语句。(学生默读课文,然后举手。)

生:(朗读)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从这里我看到了父亲忙于奔波的背影。

生:(朗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师:这里是暗写父亲的背影吗?

生:(齐)是明写。

生:(朗读)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从这里,我想象到了祸不单行的父亲辛酸的背影。

师:答得非常好,连老师都没有发现这一处。

生:(朗读)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从这里,也能够想象出父亲辛酸的背影。

师:不错,能举一反三。

生:(朗读)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从这里,我想象到了父亲的背影,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感激。

师:是啊,年轻时父亲的背影与老年时父亲的背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朗读)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从这里,我想象到了父亲多病而衰老的背影。

师:其实,作者在明写八年前车站送别时望父买橘的背影中,已经着重表现了父亲的病态和衰老。同学们,你能从哪些细节描写中看出来?

生:(七嘴八舌地)蹒跚地”“肥胖的身子”“显出努力的样子”……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阅读叙事散文时养成了重视人物细节描写的习惯。下面,想看看老师找出了哪些暗写父亲背影的语句吗?

(点出幻灯片9:以连根的两棵木棉树和父亲背影的水印色图片为背景,文字是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他往车外看了看……”“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教师朗读投影的语句。)同学们对老师找出的语句有疑问吗?

生:从他往车外看了看……”如何联想到父亲背影的?

师:此时儿子已经被父亲安排在车上坐好了,父亲往车外看时,儿子只能看到父亲的什么?

生:(齐)背影。

师:请大家揣摩一下父亲此刻的心理:他往车外看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生:他一边看一边在想:还有没有可以再为儿子做的事情?他本来已经为儿子安排得很周到了,可是他还在寻找有没有落下什么,可见他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

师:很精彩!你能从一个不经意的细节描写体会出父亲的爱子深情。

生:如何从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句联想到父亲的背影的?

师:大去是什么意思?

生:(齐)与世长辞,一去不返。(教材有注解。)

生:父亲将要离开人世,我们能想到他辞世的背影。

师:不错,这是一个即将告别人世的背影。

(二)感悟背影

(点出灯片10:以连根的两棵木棉树和父亲背影、朱自清照片的水印色图片为背景,文字是从这些暗写的背影上,儿子朱自清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师:从这些暗写的背影上,儿子朱自清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这些背影虽然各个不同,但多与离别相关,有的是写生离时的背影,有的是写即将死别的背影。

生:从这些背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一生劳累的父亲。这是一个责任感极强的父亲。

师:对,他的一生劳累,都是为了担负全家幸福的责任。

生:这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他对儿子关怀备至。

(点出幻灯片11:以连根的两棵木棉树的水印色图片为背景,文字是一个为了家庭一生艰辛的父亲,一个即将告别人世的衰老的父亲,一个慈爱的父亲。

师:(小结)

教师总结

 

老师评语

条理清晰,结构合理

评语时间 :2018-01-04 10:24:28

附件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