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初高中数学2班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7-12-05 2018-03-20

初高中数学2班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请大家结合自身实际,自选其中之一上传: 1.    请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制作一个“初、高中数学教学”相关微课,请上传微课视频、微课教学设计等附件。 2.    请提交一份以“信息技术与初、高中数学学科整合”的具体教学案例,上传包括“课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反思)”等,尤其是要体现信息技术对于该课例的技术支持和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支持。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5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3.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徐明军

初高中数学2班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张艳丽    所属单位:潢川县卜集镇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2-06 14:05:39    浏览数( 40 ) 【举报】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多方位刺激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提供了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本文就《等差数列求和》一节的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整合的具体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

(2)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

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2.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新课引入:

问题一:

介绍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相传高斯在10岁那年他的算术老师给他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结果高斯很快就算出了答案,你知道高斯是怎么很快的算出结果的吗?

请同学起来回答,如何进行首尾配对求和:5050.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和数学家高斯一样聪明!这里高斯的配对法就是采用的“首尾配对法”。师:这里1,2,3,…,100这是一个什么数列?生:等差数列。师:这里就是在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和的问题。引出课题:7.2.2等差数列求和。

一、数列的前n项和意义

一般地,设有数列…,我们把叫做数列的前n项和,记作.即.

问题二:

(课件出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介绍传说中的泰姬陵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21层。你知道镶饰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学生回答:即求。师:怎么求?

生:仿照上面的方法,首尾配对(1+21)+(2+20)+…+(10+12)。师:这里一共配成了几对呢?生:10对,再加上中间一个数11,得到结果231。师:很好。我们用高斯的首尾配对法也能求出结果来。那么,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配对方法呢?

课件演示,在三角形红宝石图案旁添一个相同倒置三角形蓝宝石图案,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则原三角形红宝石图案:后添的三角形蓝宝石图案:平行四边形图案所有宝石数所以,这种求和方法叫倒序相加法,与高斯的首尾相配法原理如出一辙。

师:上面我们求了,在这两个问题中,最后,这个和都可以写成首项与末项的和乘以项数的一半。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等差数列都有这个求和公式呢?下面我们来证明这个公式。

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设有等差数列:公差为,前项和为,则将两式分别相加,得:,

由此得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公式一)

说明:这里一共有4个量,已知3个量就可以求出第4个量。因为,所以上面的公式又可以写成(公式二)

例题:例1:在等差数列中,(1)已知,求;(2)已知,求。

通过此例题,让学生体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求和公式。

例2: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1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1支,最上面一层放12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了多少支铅笔?

请学生回答。先归结为数学问题,然后选择适当的求和公式,代入求解。

课堂小练:

1.计算:

例3:已知等差数列-10,-6,-2,2,…,的前多少项和为54?

例4:在等差数列中,已知,求及。

请学生思考,列出两个关于和的方程,再求解。

说明: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公式中,含有五个量,已知其中的3个量就可以求出余下的两个量。

【板书设计】

1.等差数列前n项和Sn公式的推导--倒序相加法;

2.等差数列前n项和Sn公式的记忆与应用;

(公式一);  (公式二)

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目的就是通过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我们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有利于我们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2-11 19:42:5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