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一) 作业周期 : 2017-12-042018-04-01

作业要求 :小学数学教材在进行混合运算(认识小括号)的教学时,基本上都是以一个问题作为依托来,将小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等知识融入到问题解决过程中。请以混合运算为内容,设计一个教学案例,并说明如何来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
注意事项:
1、在培训平台----“提交作业”处进行提交,标题需要设置为“【作业】+作业名称----姓名/工作坊名称/县(市)”。  
2、每次作业提交得5分,被批阅为“优秀”加5分,被批阅为“良好”加3分,被批阅为“合格”加1分,被批阅为“不合格”者不加分,不提交者不得分。此项满分10分。
3、作业提交截止日期为2018年4月,请各位学员老师在提交截止前完成作业。
过期提交的作业将不再批阅作业,所产生的后果全部由本人负责


发布者 :梁海龙

研修作业(一)

提交者:学员徐轩    所属单位:罗山县第一实验小学    提交时间: 2017-12-04 10:01:45    浏览数( 2 ) 【举报】

【作业】+‘有小括号的混合’教学设计PPT---徐轩+小学数学+罗山县.doc    


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在每次作业、考试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前提。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尤其是在讲解例题或上习题课时,要重视带领学生认真做到先读----再敲-----最后述。 “读”,就是认真读题,读懂题意。读准 ——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之后,慢慢训练学生默读。“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即读懂 —— 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学生只有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还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 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总之,要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二、如何培养学生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1.注重数量关系分析的指导,促进从“数学问题”到“用数学方法解决”的转化。 在解决问题时,分析数量关系是从“数学问题”到“用数学方法解决”的“桥梁”。在学生用一定的方式表述问题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信息,分析已知数量之间、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运算的意义来选择算法,并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数量关系的建构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除了“路程、时间、速度”和“单价、数量、总价”等常见的数学模型有必要进行概括外,其他数量关系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多次体验、感悟,积累“数学模型”的典型实

 2 .例,再作一定的提升,但不一定要高度抽象概括,以避免程式化。如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应用问题:“三年级有36人参加植树劳动,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分析数量关系时,让学生具体说说信息之间的关系,再联系除法的意义确定算法(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用除法计算)。具体叙述数量关系时,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36人除以每组3人等于可以分几组”这样的意思即可,也可以逐步表述为“总共36人÷每组3人=可以分几组”,没有必要概括为“总数÷每份数=份数”这样比较抽象的数量关系。对于比较复杂的数量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画图、列表等表征方式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要简单地以单一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展示。 

  3.引导学生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思考的条理性。   表述解决问题思路是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重要方式,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从直观感知上升到数学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特别是一些需要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决的问题,更需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表述。同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引导学生用“先……再……”“根据……可以知道……”等语言来表述,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但不要追求形式化,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清楚即可,也应允许学生根据直觉、猜想、合情推理等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如四年级教材的一个数学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1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的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学生出现了多种表述。学生一:先算出一件上衣的价钱,再计算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学生二:根据“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可以知道一套衣服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3倍,所以只要用18×3就可以了。学生三:先算18×2,得到一件上衣的价钱,再加上18,得到一套衣服的价钱。引导学生表述解题思路的时机和形式,可以根据问题情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既可以在学生表征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时进行,也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后进行。 

三、学生在解决问题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像单位不统一、隐藏条件、多余条件等都是学生审题易忽略的地方,也是学生应该注意的细节。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对学生加强专项练习(像单位陷阱、隐藏条件、多余条件),通过这类练习让学生在失误中吸取教训,养成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审题能力。



老师评语

美观,脉络清晰 整体设立具有可操作性 值得借鉴学习。

评语时间 :2017-12-07 08:41:59

附件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