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浅议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发布者:苏亚莉     发布时间:2018-01-13 浏览数( 0) 【举报】

浅议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罗山县高店乡中心校   苏亚莉

 

摘要: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而言也是难以掌握的内容,其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解决问题开展数学教学,调动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热情与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对于小学中高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浅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教学模式

 

一、前言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如何处理,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数学教师们所困惑的难题。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我们意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模式是最佳的突破口。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与局限,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运用,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总结培养学生解答能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当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机械化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以往在中高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练习,认为题练的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了,殊不知这种观念会增强学习的枯燥无味,让学生丧失对数学解决问题的挑战欲望。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僵硬,缺乏活力。学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得不到保证。这样就会使学生难以实现真正的理解。同时,还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导致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学习失去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会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大大降低,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锻炼不够充分,教学形式化严重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会按部就班地讲解数学知识。因为他们认为已经完成教学任务,不需要再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但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在于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解题技巧,却忽略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形式化严重,没有创造性,学生学习的效率难以得到提升。

三、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创新
    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把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而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课堂教学虽然不能模式化,但却不能没有模式,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课时目标为导向,紧扣教材重点、难点构建的。我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温故知新,通过分散难点、学习新知、巩固新知、考查反馈、矫正补缺五个教学环节,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整个教学过程,老师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以美的教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以美的教学手段诱发学生入情入景进取创新,基本程序如下:

(一)温故知新,分散难点

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时间不超过五分钟,针对学生学习新课所需要的关键性的旧知识和重点技能技巧组织学生复习。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也就是以旧引新,分散难点,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促进知识正向迁移。

例如在教师讲解决问“例8工程问题”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出示题目:“一段公路有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 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 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列出算式:30÷(30÷10+30÷15),为了弄清数量关系,再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算式总结出数量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二)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是实现课时目标的关键环节,学习新知时,通过类比实现迁移,教师起主导作用,充分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新的知识点,启发他们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在老师的点拨下去获得新知。如:做完准备题,可抽去题中的具体数字,变成以下应用题:“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让学生把两个题进行对比讨论,找出不同点,通过比较,学生不难看出准备题的总工作量是用具体数量30千米表示,新授题的总工作量不是具体数量,最后把两个题进行比较,实现迁移,总结出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律,如果学生说不完善,教师可引导完善。这样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旧引新,减小了坡度,分散了难点。

(三)巩固新知

授课后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好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基本类型有: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反面练习,对比练习,定时练习,综合练习等。教师要全面控制信息,无论是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还是面上存在的问题,都应及时控制及时矫正。总之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巩固新知时,为了进一步落实目标,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我本着小步子、密台阶、高成效、快节奏的指导思想安排几组习题,进行集中训练。

(四)测验反馈

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检测阶段,也是对教学活动的集中反馈,教师要及时组织测试题,检验学习效果,以便摸清底细,及时查漏补缺。拟题内容既要注意对教学目标的覆盖面, 又要突出“双基”,突出“重点”,不能题量过大、偏难,检测形式要不拘一格。检测时,全部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此时老师要巡回视查,随时收集反馈信息,为下一步调整教学提供依据。

(五)矫正补缺

这是本节教学进行补缺和变式教学阶段,这个阶段一要突出分类指导,二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批、自改的能力和习惯。我是这样进行的:老师读答案,同位换批,教师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对全班学生进行重点讲评,对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要面对面指导,并为他们提供同类习题,再练再讲评,对达标的同学布置新任务。教师对本节学习内容作概括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客观的评价,对学生提出希望与要求。

近年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这样的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也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并且由浅入深地一步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姚金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关注重点[J].科教文,2015(18)

[2]李淑英.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模式实践.基础教育,2016(31)

[3]王岳成,宋莲芝.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解题思路方程化”题组训练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5(1)

[4]高玲.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5(30):150-151

[5]齐明清.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的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6(31):139-140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