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小学语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者:李秀兰    所属单位:羊山新区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2018-03-11    浏览数( -) 【举报】

小学语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有所感染。


  教学难点:读、品、入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流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 播放媒体: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的为她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了解这样一对好朋友,它们不是人类,但是它们的友情也一样珍贵,这篇课文就是《去年的树》。


  [设计意图:媒体的音画渲染与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做了精彩铺垫。]


  2、 板题:去年的树 (齐读)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B、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C、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乱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既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 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品读课文,倾心对话。


  1、)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是怎样形容大树和小鸟的关系?(好朋友)出现了几次?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


  这么多地方都出现了“好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书,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划下来,再放声反复读几遍。


  2)交流。


  ①、“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


  A:哪个词强调它们俩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B:“天天给树唱歌”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朋友吗?


  C:有这样的朋友,感觉幸福吗?


  D:带着感觉再读。


  E:都感觉到了,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向我们传递,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②、分别时的对话。(3、4自然段)


  A:什么时候的话语,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你和你的朋友分别时心情怎样?那么小鸟和树这对朋友分别时也是一样(伤心和难受、难舍难分),指名读


  B:找朋友,一起读 C:除了伤感还有哪些感觉?(保证、约定、难舍难分)


  小结:正因为它们天天在一起,所以分手时难舍难分,因此它们有一个美丽的约定——来年春天再相聚。


  ③、怎么找的语句。


  A:出示春景图:冬去春来,小鸟回来守约,可是她的好朋友大树却不见了,小鸟为了实现自己对朋友的诺言,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大树,在寻找的过程中,她都向谁打听大树的下落了?你能找出它们的对话吗?反复读,小鸟为了找到大树,小鸟可是历尽千辛,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替换?(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不顾一切)


  B、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C、从这些话里,我们最能感受到小鸟的心情了,自己再读一读,体会小鸟的心情,


  D、一次次的辛苦的寻找,一次次寻找的落空,小鸟的心情一次比一次(伤心),三次的问话一次比一次(着急)我们在读时语速应该一次比一次稍快。我们连起来读,体会小鸟心情的变化,好吗?(生自己读,齐读)


  E、看到同学们眉头都皱起来了,语速也加快了,我体会到了你们心中的焦急。小鸟找大树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几个角色,指四生分角色读。


  F、读的比较好,注意什么?(树根是树的一部分,语气伤心;大门见得多,不同情,没关系;小姑娘,幼稚)


  小结:是啊,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1、图: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2、小鸟在唱歌前后做了同样的一个动作是什么?(看)


  3、同学们,这会,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第二遍。(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


  4、拓展练习:补充小鸟与“大树”的无声对话。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小鸟和“大树”正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 “大树”仿佛也在说: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 “大树”仿佛也在说:


  [设计意图:常言道,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教师设计这一练习,先想像、再念读,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整合起来,这样的扩展想象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


  5、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它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东西——诚信。(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六、结语:


  这节课我们一起和课文进行多次的交流对话,让我们一起真正的走进了课文是吗?难得的是,刚才还有的人和伐木人说话,小鸟说话和大树说话,还对作者说话,学完了课文之后,老师也是感慨万千。我在想啊,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啊、树啊、鸟啊,这些万事万物都真正的交流对话,那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啊!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愿望想法呀?


  七、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好朋友


  鸟儿——------大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最重要的,或者说教师首先要关注的课程资源是师生的个体经验。” 《去年的树》这节课我就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反思如下:


  《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新课标》中有这么一段话“阅读教学是教师 、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怎么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我们的课堂?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多元对话;品读课文,倾心对话;引导想象,补充对话;拓展延伸、多向对话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课文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那个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我想要的那种境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一节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并进行拓展说话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二个有坡度的说话练习:(1)补充小鸟与“大树”的无声对话。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小鸟和“大树”正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 “大树”仿佛也在说: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 “大树”仿佛也在说: 设计意图:常言道,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我设计这一练习,先想象,再念读,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整合起来,这样的扩展想象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2)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本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把握年段特点方面不是很到位;虽然在教材处理上有写新意,但是还是留有串讲的痕迹;另外,在处理预设与生成这一对关系上,缺乏有效的现场调控,感觉课堂总少了些许灵气,留下一丝遗憾。“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将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