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长度单位

  发布者:傅忆南    所属单位:罗山县潘新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数( -) 【举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   (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   

三、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课题)  (2)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用厘米尺量。   (1)说一说。 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  让学生根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总结: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2)比一比。 根据刻度比划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长度。  3)量一量。 取出纸条,量一量他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有两类策略,教师叙述后让学生找出最优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这时纸条右端对着5,表示5厘米。2、把纸条对准刻度,看占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分析:第2中数格子太麻烦,1要简单。 (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总结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要提醒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 质疑:如果“0”刻度与纸条左端不对齐,会出现什么情况? 右端所指数字与纸条实际长度不符合。   

三、练习巩固 

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附件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