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小学语文9班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2-272018-02-20

作业要求 :

  1. 研修作业要求:
  2. 在网络环境中,我们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语文教学才能实现知识型、智慧型、教育型目标的完美整合,使教学目标更加开放,学习方法更加丰富,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理解能力更加透彻,才会使抽象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具体生动。可是我们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在设计、实施、评价、反思全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留下很多遗憾,请您就自己所说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的得与失做一个小结分享。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面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3.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2018年2月20日)之前提交。

      

发布者 :刘顺宏

小学语文9班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郭莹莹    所属单位:浉河区三小春华分校    提交时间: 2018-02-12 01:51:55    浏览数( 6 )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的得失之我见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给新课程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越性首先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其次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回眸反思,我深深地地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对教学工作效果起着支撑、破疑、训练、强化的积极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拓宽了视听渠道,提高了学生记忆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视与听两个重要渠道.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改制、编码、转译等,将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小学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教授《七颗钻石》,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使水罐五次不同的变化非常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视觉的触摸产生的效果绝对远胜于文字的表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并记住了神话故事的神奇力量。在学习《石灰吟》时,在凄切哀婉的琵琶曲中,演示出石灰从开凿、焚烧到使用的全过程画面,伴上诸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资源旁白,让学生在声情并茂中体味诗句的感情色彩。又如在进行《趵突泉》一课的教学中,为使学生很快进入作品的意境并背诵全文,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趵突泉的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使学生在清晰、鲜明、真实可感的情境中,有效地了解了教学内容的绚丽多彩、神奇瑰丽。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有效突破了课堂教学重难点

在没有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以前,如何有效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是我们一直以来重点研究的方向。现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有效突破了课堂教学重难点。比如《山雨》这一课中,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这一重点呢.我通过用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欣赏了雨前、雨中、雨后图片,观赏了雨景视频,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受调动并结合起来,达到了有效品味语言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及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在雨景、音乐声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较好的突破了重点内容的教学。整节课学生学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小学语文中的虚幻在资源整合中变成了实景。这样一来使这一重点随之化解,同时也让学生在整合中领悟了文章的内涵。再比如在《蝙蝠和雷达》教学中,教学重点是领会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难点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关系。如果单靠学生读课文或老师抽象的讲解,我相信学生是难以充分理解的。通过放视频,制作表格,让学生观察三次蝙蝠飞行的实验、揭示蝙蝠探路的秘密、探究雷达导航的原理,使学生在视、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冲击下,不知不觉领会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过程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关系.这样的整合,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童真个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让学生真切的领悟到重点之所在,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进而获取相关的知识。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和个性化,使课堂活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具吸引性了。例如在拼音ieüeer时,我创设了一个去旅行的情景: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坐着飞机去美丽的海南岛玩一玩,好吗?你们看,飞机来了!(点击出现飞机图)这个情景的创设为课堂创造了一个十分快乐的氛围,如果将这种快乐的气氛一直保持下去,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因此这节课创设了一个连续性的情景:海滩漫步——认识椰子树,学习ie;晚上在海边欣赏迷人的月色——学习üe;聆听大海的交响乐——动听的潮声,学习er;由于创设了一个连续性的教学情景,低年级的孩子虽然容易注意力分散,但是也会被这个有趣的情景牵引住,课堂教学就会保持一个快乐的氛围。在〈〈识字六〉〉的教学中,内容是一首数量词儿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量词的规律,我出示了两组图片,一组是:一只猫、一只老虎、一只风筝、一只袋子,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数量词,然后让学生思考:发现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同一个量词,不同的事物;另一组是:大屏幕上有这么多西瓜的图片,但每张图片用的量词一样吗?先自己看一看,说一说。(一片西瓜、一块西瓜、一筐西瓜、一个西瓜、一车西瓜、一篮西瓜)让学生也在观察、说话中发现规律,并总结。在这个学习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了;老师所提供的的方向展开,对所接受的知识点进行深化研究,在这样的有一定的拓展学习活动中思维的活跃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久不忘。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使信息技术广泛介入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等都有着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在我和其他教师的课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片面重视设计技巧,忽视师生互动作用。许多课堂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屏幕,老师的作用只是切换那些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图片,播放那些高亢的音响与唯美的动画,如此师者的自身作用就隐蔽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学生也不再是课堂思考的主体,课堂的主角由人变成了机器,这就严重违背了新课改条件下教学的宗旨。
  2、片面追求音响、动画效果,忽视学科的内在特点与熏陶。多媒体教学中有很多教师片面追求课件中的听觉与视觉效果,在一个课件里设置了大量的、无关紧要的音响与动画。想通过这种求新、求异、求奇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如有的老师在一些超级链接处设置怪异的“咔,嚓”等声音,引得学生一片哄笑,还纷纷跟着学腔拿调。对小学生来讲,这种设计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极不利于课堂教学。所以这种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生动性、形象性功效的做法是亟须纠正的。
  3、片面罗列知识,忽视课堂信息质量反馈。通过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知识,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思维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正常人在40分钟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和理解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都有个限度,我们既要最大可能地利用这个限度,又不能超越这个限度。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粘贴给学生,将大量素材资源罗列在一起,而缺乏对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和必要的剪切,对于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工作也没有进行编辑,实际上这样的资源就是披着计算机外套的厚本教科书,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既无法达到学科教学目的,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同时我还觉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的目光应该放远,坚持长效整合.一节课是四十分钟,可是为了准备这堂课所做的努力却远远超出时间,当然所收到的实际效果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的时间,时间长了老师就会有倦怠感。信息技术在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二者的整合也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下去,推广下去,这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2-27 12:07:21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