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小学音乐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2-282018-02-20

作业要求 :小学音乐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之一,如果你是音乐老师,你怎么上好音乐课?

发布者 :冯磊

小学音乐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昌宇    所属单位:羊山新区外国语小学    提交时间: 2018-02-08 13:52:07    浏览数( 4 ) 【举报】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在了解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讲授方法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底,才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深刻、崇高和优美的艺术境界,达到师生之间知、情、意的交流、交融、交汇。

  教学过程包括从学生的起点状态到测量与评价教学结果的全过程,其中的许多环节都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透彻了解讲授对象是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和正确地选择讲授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讲授的内容一般由教学大纲决定,而熟悉了学生的情况再来安排讲授内容就能做到得心应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增删取舍教材。。

  讲授时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讲授方法,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是课堂讲授获得成功的秘诀。 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尝试:

  一、利用课堂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用电影故事引入。

  如《天地在我心》一课,首先设问:谁能给大家介始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争着想讲。我就采用“三讲”法。由“分组互讲”到“抽生讲”再到“教师归纳讲”这三个环节。既体现了师生互动,有放有收,同时使学生了解影视音乐随故事情节发展而变化,他们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用舞蹈引入。

  如《巴塘连北京》,首先由学生表演舞蹈场面,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民间风俗导入。

  用民间风俗导入,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如《划龙船》,首先提问:农历五月是什么节?(端午节),在这一节日里有哪些民间风俗?(赛龙船、吃包子、吃粽子……),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通过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了解端午划龙船的目的意义,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4、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

  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能让音乐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如《小小少年》首先设问:你是否有烦恼?都有哪些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你的烦恼是否增加了?让生互相交流,就可引入到歌曲当中来。又如《踩雨》利用设问来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从而引入歌曲教学。

总之,课堂引入不能用固定的格式,要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兴趣为重、丰富学生知识为主。

  二、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以美助德的主张。随着对外门户的打开,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也流进大门,不少港台通俗流行歌曲虽也不错,但却不适应小学生唱、其中“哥呀”、“妹呀”、“爱呀”等歌词,不少学生唱得津津有味,如果让这种负面影响不受抵制的发展,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一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如《国际歌》、《国歌》、《队歌》、《我的祖国》等歌曲,不就是通过自身强烈的感染力激励人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吗?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创造美。

  1、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式。

  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

  2、美妙的歌声陶冶人的情操、规范约束人的言行

  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说话一定不会粗野,乱说乱吼,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四、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赶圩归来阿哩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热情欢快,又具有幸福、甜美之感,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在教学中,配以投影片介绍改革开放前后彝族人民生活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彝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彝族特色的热情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的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五、用唱、打、念、吹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唱、打、念、吹结合的方法,如在训练《校园多美好》这条练习曲时,我先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声部进行视唱练习,待唱熟练流畅后进行二部合唱,最后进行手拍节奏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通过这些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中的节奏规律自己自打节奏、自唱旋律,进而将学生分四组讨论,让学生进行重新视唱。第一组自唱旋律,第二组唱歌词,第三组念节奏做动作,第四组用打击乐器配合敲节奏,这样各种声响重新组合,创造出了种美妙的合奏效果。也让学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达到了目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中国有句古语“神仙本是凡人造”,也就是说,除了智力有障碍的人外,一切正常健康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力并不是要他们都成为天才、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虽然不能像杰出人物那样有重大成果,但是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就具备了成为杰出人物的可能。所以我们在给学生听音乐、学唱歌的时候,要让学生自己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现象力。

  最后,正确选择讲授方法是我们实现讲授艺术化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学生都是可变目标。课堂教学时间受到限制,教学信息的获取又呈多样性。所以应选择真正适合本课教学实际的教学法。教学方法就大的分类有发现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和概念控制教学法,是三种智慧技能的获得方法。对于同样的一节课,各个不同的老师就有自己不同的上课方法,差异很大。但是并不是每种方法都是可行的、科学的,因此我们老师要力求找到最佳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加轻松、有效的学习。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2-08 20:32:43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