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发布者:宋亚丽    所属单位:息县岗李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8-02-04    浏览数( -) 【举报】

  《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教材中的例5,是一道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只要抓住李奶奶和张大妈家每吨水的价钱相等,就可以根据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列出比例;例6是一道用反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只要抓住书的总数相等,就可以根据两次包的本数和包数的乘积相等列出方程。因此,列比例时要注意变化的量相对应。教材要求通过联系算术解法,使学生了解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用反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总应用题”,都可以用算术法解答。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以后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已经会解决了。本节课要让学生用另一种数学眼光,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数学应用意义的培养。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上,能否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其关键重要的一环是:如何引导启发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要为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学校的国旗旗杆)

1.师:同学们,熟悉这个地方吗?现在我很想知道这根旗杆的高度有多少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师:其实我们有一种既科学又方便的测量方法,但需要同学们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才能正确地测量出旗杆的高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3.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

(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不成比例)

(3)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成反比例)

4.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一定))

5.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x×y=k(一定))

6.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点明主题,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新课的学习。】

2. 探究解法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课件出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2)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学习记录卡)

《用比例解决问题》学习记录卡

①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

 

相关联的两种量

对应数据

张大妈

李奶奶

 

 

 

 

 

 

②分析判断。

从上表可以知道(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       )和(        )的(     )相等。

③用比例解答。

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设计意图】 “学习记录卡”的三点要求既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又把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建构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      

3.展示成果

①指定小组到讲台利用投影仪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内容为:

 

相关联的两种量

对应数据

张大妈

李奶奶

水费(元)

12.8

x

用水量(吨)

8

10

从上表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12.8:8=x:10),比例的解是x=16。(板书解法1)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②12.8︰8和x︰10和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

③让学生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学生可能通过复习题3的复习,想出不同的解法。)

④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练习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5. 提炼方法

师:解决了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

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课件出示):

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

四解(解比例)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设计意图:“检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归纳解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例6

1.师:同学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刚才归纳的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

2. 课件出示例6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出题意。

3.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会解决!

(1)自主解决问题。

(2)交流汇报解决过程。(算式和比例)

板书:解:设要捆χ包。

 30χ= 20×18

 χ= 12

答:要捆12包。

(3)30χ和 20×18分别表示什么呢?

4.例题改编。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用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5.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义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质疑互动。

1. 让学生阅读p59-60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学生可能会质疑:

(1)为什么学习了算术方法,还要学习用比例解?

(2)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时,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 组织学生讨论:“用算术”和“用比例”解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体会“用比例”和“用算术方法”解题思维过程相反,即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算术方法”没有比例的“模型”的要求,思维过程更具灵活性、广泛性。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教学环节,使学生建构起较系统的知识结构:理清了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思维和寻找策略的方法,沟通了用“比例”、“算术”不同方法解题思维及策略的联系与区别;理解了“用比例解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四、巩固提高。

1. 教材60页的做一做:1、2题。

2. 教材练习九的第3、7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生活实践,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

五、全课总结。

1.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2. 我们学习了用比例解决问题,通过练习九的第3题的学习,现在你们懂得怎样利用太阳、人和影子计算出我们学校国旗旗杆的实际高度了吗?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8χ= 12.8×10

                 χ=128÷8

                 χ=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解:设要捆χ包。

 30χ= 20×18

             χ= 12

答:要捆12包。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