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听课体会

  发布者:郑敏    所属单位:平桥区第二小学    发布时间:2018-01-22    浏览数( -) 【举报】

  语文教学呼唤实打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终于结束了近一个月连绵秋雨的惆怅,沐浴着久违的暖暖秋阳。我们走进了信师附小的小礼堂。

      六位专家,六位大师,六场精神大餐,六场醍醐灌顶的顿悟,清一色的全国特级教师。清一色的一线城市名校任教,清一色的名校校长。站在他们的身后,我们所有的只是敬畏。稍稍凑近,你会发现自己没有意料之中的忐忑不安,因为他们亲切的笑容,儒雅的举止,丝毫没有来自名人的盛气凌人。尤其是清华附小王玲湘校长个子很高,却在每次孩子们回答问题时都弯着腰。姜树华校长更是时时把头歪着,半屈膝盖努力放低身段,尽量让学生平时自己而不是仰视。小小细节彰显个人素质,让我不由从心底暗暗佩服。

     语文教学呼唤"实打实"。这是于永正老师在2006年上期的ㄍ小学青年教师》语文版。满含忧患写下的文章。而这次听课我旁边有一老师悠悠的说了一句:专家讲课都是一上来就写课题,就让学生读课题。是的,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没有过多渲染,没有兜兜转转。王玲湘校长讲苏轼的两首诗。先读诗题,再让学生们读课前查找的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然后读诗文。读完诗文就从诗中重点词语入手,理解诗句意思。当学生读书时音发错了,直接就说:"这个字该怎样读,再来一次"。直截了当。而我们一般听公开课会听到这样的话:"他读的对吗?该怎样读?谁来帮帮他?"转了那么一大圈儿,还是正音,还是美其名曰:"善于引导,将问题又转给了学生。"可是对于高年级学生学学段。真不是一句"你真棒"就能吸引住的。越来越有主见的他们更希望从老师那里直接大量的获取知识。插入小故事。

     在这节课上王老师以这两首诗为题眼,引出了十六首苏轼其他诗。涵盖了苏轼一生中最落魄阶段,所有的心路历程。这些诗或悲或喜,或景或情或事,不一而同但都紧围一个主题。满腹经纶无法实现的抑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急迫。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无奈,而这些诗人无法排解,只能寄情于山水,看似豁达,实则是文人的无奈。这两首诗三年级我就给我班学生讲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会背,写作背景我也非常了解。但在讲课的时候,我还是走入套路。把他作为写景来理解。因为我一直觉得这对于孩子们来讲太深奥太沉重。所以,我的学生虽然会背,其理解却浮于表面,王老师强调对于高年级而言,学习古诗苦不了解其背后的东西,可能你的理解会南辕北辙。惹出笑话都不自知。王校长的这节课还可以说是一节群文阅读的示范课。群文阅读在2015年的下半年我做过一个学期的试验,说实话对于一些程度较好,学习主动的孩子来讲,真的很棒!我们班九十多人,有二三十人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如鱼得水,以最有效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信息,能进行海量阅读。对于程度较差的孩子来讲也不明所以。因为群文阅读课堂是点,课外功夫才是面,苦没有面的支撑,点就会漂浮不定。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便没有再以这种教学方法为主,而只是针对个别程度较好的孩子施以特指。一个原则,针对本班实际,我们的教学只能是"实打实"而非花样百出。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