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优秀成果展示 > 正文

优秀成果展示

  发布者:黄超    发布时间:2018-01-22    浏览数( -) 【举报】

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教学的整合

(黄超 已在 2018-01-22 13:39 推荐!)

  发布者:董恕国    所属单位:五里店办事处中学    发布时间:2018-01-22    浏览数( 1) 【推荐】 【举报】

几年来,笔者作为思品课教者,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及思品课堂的实际教学,感悟颇深:  

  1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更有效的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思品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学的目标之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必须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教育,理想前途、安全上网及法制观念等多方面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把相关的内容渗透到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之中,激发起学生的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素养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人生境界,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呈现方式,告别了传统枯燥、单一的思品课教学模式,走向了视听结合、形声俱备、时空迁移的现代化高效思想品德教学方式。  

  3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增大教学容量。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备课,将相关的内容和教学资源设计成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节省了大量的讲授、板书的时间,使教师、学生更好的保持思维的连贯性,时政热点材料视频、片段、图片等资源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形象、生动,真实,具体,既增大了课堂教学内容,有进一步优化了教学内容,既帮助学生解决了满堂灌的现象,又留给学生更多主动学习的时间,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4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巧设教学情境,激趣导入新课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品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乐于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激趣导入环节对一堂好课来说十分重要,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运用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认可教师的教学技巧,从而更好的实现激趣导入新课教学。  

  5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信息技术应用在思品课堂教学,可使抽象的概念和说教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恰当的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将多种教学资源通过图文、动画、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的呈现出来,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讨论问题的思维探索能力,这就为教师有效的解决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技术上提供了帮助,这样,才能将思品教学的科学性、辅助性融为一体,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实效性的目的。    

 概括起来说,思品课堂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是:生动,形象,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方便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整合优化,进而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科学使用信息技术的坏处:若信息量过大,则速度就会过快,影响教学效果;若信息技术使用过多,则情感交流就会减少;若课件设计不当,还可能会影响学生动脑,使学生产生依赖性。 

总之,科学使用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进行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教学的整合,使之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研修作业标题: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一篇思品教学设计

提交者:李叶 提交时间:2018-01-19 09:09:18 浏览数:0 评论数:0

第一单元   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第一框   我们向往公平
  一、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公平感的产生;②公平(不公平)的含义;
  ③社会公平的含义;  ④为什么要维护公平?   ⑤如何维护社会公平?⑥怎样做一个有公平感的人?⑦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如何?
  2、  能力目标:
  (1)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3)分清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
  (2)维护社会公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3)树立规则意识,遵守正义制度,敢于、善于同不公平现象、行为做斗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合作公平、社会公平的含义是重点;
  2、为什么要维护公平?是重点;
  3、应该如何维护公平?是重点
  4、公平感的产生;公平的必要性的认识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活动等的运用。
  四、教具教学手段:(略)
  五、教学过程:
  引言部分的讲解:
  在这个故事中,让同学们思考老人的同学提出“比赛不符和公平正义的要求”,为什么违反了比赛规则,比赛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正义的?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公平正义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通过问题的列出,激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着问题学习课本。
     并且在引言的第二段上初步认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追求公平,维护正义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正文: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通过课本P3—P4材料分析,让同学门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会产生公平有不公平感?(教师点拨)合作就利益关系,从作中产生了利益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感。
  2、认识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的含义?在这里要抓住判断公平的标准是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否则就是不公平。
     通过对教材P4—P5的阅读分析让同学们理解讲究公平的必要性。
  联系前面的知识思考王某的做法对刘某是否公平?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王某李某是好朋友,二人合作开店,王某在合作中,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承担的越来越少,而在合作中的获利并没有减少,按照公平的标准就是不公平的。
  那么,这种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呢?他们的合作就很难继续下去,必然导致失败。的出结论,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在此可以举一些例子如:当今世界的谈判要双赢、外商投资也要照顾外商的利益、遵守国际交流的准则等。
  3、所以,合作的必要性也就解决了。可见,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另外,通过P5填一填的小活动交流,进一步认识合作公平的表现、要求和必要性。
  既然公平是必要的,那么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就要学习下一个标题的内容了。
  (二)、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让同学们知道,除了在个人与个人合作公平外,还有社会公平。
  (1)什么是社会公平?含义,区别合作公平。它们主要是产生的具体途径不同。社会公平是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权利、机会和利益中产生的。
  (2)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表现。见P6图片、P7材料填空部分,充分交流介绍在各方面的公平表现。
  (3)通过公平表现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明确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公平得到了基本实现;但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对此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以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在这里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但也要正视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必须要维护社会公平。自然而然的引出下一个问题。
  2、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重要性?(教师点拨)注意:这个意义要从个人与个的合作公平以及社会公平两个角度去分析。
  教材有三点作用,前两点是从个人合作的作用上看的,第三点主要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的。阅读教材下面的材料加深对维护公平意义的理解。温家宝总理帮民讨工资主要体现了第三点作用,总之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三)、维护公平的途径和对我们的要求:(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1、维护的途径有:一要靠国家政府的力量(制定公平的法律制度、行为规范,并且打击和制裁、纠正不公平现象和行为);二要靠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宣传、监督、履行);三要靠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努力,包括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学生。
  2、对每一位公民的要求:必须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犯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这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完成填一填  说一说 的内容,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六、 板书设计:                     
                                     1、公平的产生(合作——利益——比较)
                  (一)良好的合作   2、公平的含义(注意判断的标准)
                          需要公平   3、不公平的含义 
 
 

研修作业标题:结合初高中思品学科特点谈谈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提交者:谭正文 提交时间:2018-01-08 11:06:40 浏览数:3 评论数:0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课程改革的脚步声,悄然走进了课堂。以其拥有的强大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广大思想品德(下称思品)教师的青睐。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倡导新理念、教学新思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思品课上始终演泽着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声形并茂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促进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产生内化,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 创设了生动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亮出你自己》一课时,课的伊始我请同学们看了一段2004年中国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的录像,在这段录像中集纳了各种体育项目。本来就喜欢体育的他们一下子被牢牢吸引住了。看的过程中我允许他们叫出自己认识的运动员的名字,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动物身上,给予动物更多的关注,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又如在教学《法律是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课时,在讲“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特点时,我利用课件进行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播放胡长清受贿案的视频,重点播放胡长清被法院审判这一重点情节,最后展示胡长清被法院宣判为死刑并立即执行这一决定。这一段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对法律的这一重要特征牢记在心。
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思品课教学,激发兴趣可得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故事开端激趣。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使之成为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诚实守信》一课的开始,教师播放故事,让学生边欣赏《狼来了》的画面,边听配乐录音,听后请学生讨论:天真的牧童在山坡上焦急地呼喊“狼来了”,为什么山坡下的人听到后不去求助?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继而提示课题。以“趣”引路,学生的学习欲望就空前高涨。在学生热烈交流中明白了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讨论明理激趣。《品德与生活》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不是追求德目或道德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出现画面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如教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将画面分解成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当你到火车站买票,有人不排队在你前面插队时;(2)当你被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扰得无法看演出时;此时你看到、听到的情景,对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道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不仅使传递的信息充分表达出来,而且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 
二、 激发道德情感,灌输为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展示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难道这些人生来就是这样糊涂吗?那么他们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引起学生思考。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如教学《师生之间》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的事例,表露出自己对老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接着,播放录像《烛光里的微笑》,再出示一幅平时老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录像中赵老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事迹联想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体会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课件MTV《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老师说什么,想为老师做什么。此时,学生已经很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了。可谓情到深处,一触继发。 
恰当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有效方法,在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老师必须给学生创设最大的自由思维空间和表现机会,把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把原来的教学行为转变为优化学习行为和交流、探讨思辨问题的过程。老师在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要及时组织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思辨,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品德课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我在教学《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一课时,发现教学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懂得自尊与自耻”,而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相对不足,于是我找来《2004年奥运冠军录》这套光盘,节选下“刘翔勇夺奥运冠军”这一精彩片段 。 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分钟,但美丽的画面、亲切的讲解,使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自信,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再如我在讲《团结就是力量》一课时,在学生汇报完自己的调查资料后,我适时播放2003年上半年,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支援抗击“非典”的斗争的影片片断。这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的情感。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品课中去,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 
四、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平台,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网络教学更让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声形并茂,色彩逼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如在学习"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利益"一课时,我把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制成专题学习课件,让学生自由浏览、阅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体会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利益的爱国精神,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我还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人一组,进行广泛讨论,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自己的感知更深刻、更准确,与其他同学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又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体精神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共享资源,互动式发展 
在现阶段,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登陆论坛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PowerPoint课件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共享资源,互动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为思想品德课适应现代化教学环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思想品德课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视听结合、手眼并用以及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协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必定会极大调动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因素,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态下,在令人信服的实事中,接受教育,明白道理,对提高思品教学实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品课堂整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例如,以往的思品课往往是一只粉笔、一言堂的灌输式,而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孩子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他们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在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应该更多的让孩子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他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传统的先分析典型事例再导行的固有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例如,我在教学《理解诚信》一课时,首先通过看图、听故事、讨论的方式,使同学们明确了诚信的重要性及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的实质。学生们当即展开了大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样的明理过程远比分析课文中的单纯事例更有意义,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和思想,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体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品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如教学《公共生活中的礼仪、礼貌》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新闻发布会,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掌握文明交往的技巧,收获很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而这不正是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把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正吻合了思品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我将不断求索。
 

优秀成果展示

最新优秀成果展示

热评优秀成果展示

热门优秀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