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黄霜林 发布时间:2017-11-29 浏览数( 0) 【举报】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典型细节的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2.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阅读探究法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下列划横线字注音:
大堰( )河 檐头 ( ) 瓦菲 ( ) 灶( )火
荆棘( ) 掐死( ) 火钵( ) 碾( )
冰屑( ) 团箕( ) 忸怩( ) 凌侮( )
叱骂( ) 咒语( ) 匾( )
2、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并找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因此,艾清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他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诗情汹涌,不能自己。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二、合作探究:
1、播放朗读录音。
2、自由朗读,准确把握情感。
3、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 )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 )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三、质疑再探:
研习第一、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