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潘晓娟 发布时间:2018-01-05 浏览数( -)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实验中的点滴收获
衣明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一种“超符号化”的以数据、信息、社会交流为依托的创新体制正在迅速形成。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已被人们逐渐认识,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很早就尝试把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它的“形、色、声、动”的优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抽象问题形象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局限性,比如它的信息单向传输疏远了师生感情的交流,教师难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件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实现一对一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自主学习等。在我们看来,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如果在多媒体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再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和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伦理道德,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将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这一课题愈来愈受中国教育界的重视,因为它能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教育综合起来考虑,使两者的教学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从而产生最大效果的教育活动,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我们几年来一直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的整合”这一课题上进行实验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如何合理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教学这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收获。
⑴教学资源的选取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多媒体具有形声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方面比其它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因此,自制课件时,我们就应该选择能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的内容,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我所任教的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非常丰富,但抽象思维还不够发达。在设计课件时,我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资源,比如学生常见的玩具模型(飞机、轮船、赛车、机器人等)、室内设计的各种景物以及路边各种建筑形状等。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随处可见,随着学习的一步步深入,学生会发现,在他们非常熟悉的这些事物中竟然还存在着许多有趣的知识,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知欲。
⑵教学资源的利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对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重、难点难以解决的情况。多媒体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活跃的“思维场”,使难以觉察的事物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感受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便可为学生实现由具体的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先用微机演示各种实物图,如药箱、粉笔盒、魔方、球、牙膏盒、饮料瓶、肥皂等等,让学生分别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后,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的框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立体图形。这样,有效地扫除了学生的思维障碍,解决了教师不易表达,学生不好理解的热点问题,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⑶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活动能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尽管多媒体有其独到的优越改正 ,但它难以调动学生的触觉参与,代替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就要求我们在自制果件时,要巧妙的运用网络,达到学生操作和多媒体的完美结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在微机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学生操作的结果肯定是五花八门,我们必须面面俱到地考虑到,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答案进行展示。这样,通过直观演示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了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造思维。
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
未来世界最需要的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想象力丰富,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激活并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信息,便于学生感知所学的材料。但是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仅仅靠视听感知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判断、推理、想象等一系列思考过程,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比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题:用我们所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和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拼搭自己喜欢的图形,可以是动物、植物、建筑等,总之,只要自己喜欢就行,看谁最有想象力。这一练习可谓开放性极强,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虽然最后的成果五花八门,甚至有些学生的作品我们都不知该怎样去理解,但在作者自己的解说下,我们发现学生的想象力无比丰富,海阔天空。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与赞扬声中,每位学生都充满自信,带着更高的积极性与探索欲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⑸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能够把与新知有关的素材提供给学生,在他们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本质上的东西,提示其内在规律,从而完成知识构建。
比如对于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许多几何知识,如:认识并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梯形等平面图形,能够分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甚至是三角体等立体图形,并且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当把这些资源一一展示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发现,在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就存在着角的知识,而立体图形上又有平面图形。通过他们的观察、实验与论证,发现所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对于学生在脑海中进行知识的网络化构建又是非常重要的。
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
通过这项实验,我们把课堂搬到了微机室,由以前的老师或同学的个别演示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由以前的统一教学要求,改为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进行学习。我们课前在为学生准备学习资源时就已经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有针对性地设计由易到难几种类型的资源和练习作为学生进行探究的资料。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个人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最终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验证,从而获取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整堂课能够兼顾到每一位学生。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收获,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避免了出现“学生一部分无所事事,一部分艰难吃力”的现象,真正做到了“优等生吃得好,待优生吃得饱。”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总之,通过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图面和有趣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通过师生的交流和人机交流,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到知识,所选内容直观、易懂,锻炼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避免了许多容易出现的错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的这项实验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