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渗透建模思想的 作业周期 : 2017-12-112017-12-31

作业要求 :

      导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解决问题教学对于提高数学学习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做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并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前提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建模和用模的过程。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建模思想显得愈发重要。

      尽管数学建模的探讨和实践在国外、国内大、中学都开展的热火朝天,但对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理论探讨和课堂实践依然甚少有人涉及,是一个薄弱环节。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能使教师进一步理解数学建模的相关理念、特征、教学形式,从而有效地开展解决问题教学;结合实际的分析、研究、实践和反思,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对学生建模思想的培养,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请你联系日常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是如何对学生渗透建模思想的。注意: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5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面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3、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12月28日)之前提交。

4、有问题请及时与我进行沟通,电话:15837650723,教育短号:61538。


发布者 :陈远寅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渗透建模思想的

提交者:学员郭昕    所属单位:罗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提交时间: 2017-12-18 14:25:22    浏览数( 0 ) 【举报】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在当代社会中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应用,在许多场合。它已经不在是单纯的辅助性工具,它已经成为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性的思想方法。在对学生的数学教育中,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在处理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有两种基本思路:第一,主要通过纯数学的学习逐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技巧性较强的方法,如换元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第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那些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建模思想、公理化思想、逻辑推理、猜测—实验等。

一、数学建模简介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简单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具体一点说: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建立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数学结构。更确切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结构可以是数学公式、算法、表格、图示等。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很困难的一步。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经历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闪光、最具价值的就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成为简单数学问题这一部分,即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下面着重研究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几种方法。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建立数学模型

1、原型转化,建立数学模型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化的结果。有意义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原型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问题。如乘法结合律数学模型的建立,可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原型引入:“我们班有4个学习小组,每组排两列课桌,每列有5张。一共有多少张课桌?(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经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得出两种方法解答的结果是相同的,就是(5×2×4=5×2×4)。这一组数学关系式就是乘法结合律的特例。接着师生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得到一样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归纳出更为一般的数学模型为:(a×b×c=a×b×c)。

数学模型反映了研究对象的元素和结构,凸现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借助数学模型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提高思维的导向,有利于解决更多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领域中的问题。

2、认知同化,建立数学模型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遇到一种新的知识输入而产生一种不平衡的状态,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使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发生作用,这时新知识被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所吸收,即“同化”,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建立起新的(或统一的)数学模型。

美国教育界有句名言:“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所以,不能把数学教育单纯的理解为知识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公式和定理,但其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却是他们长期受用的。

3、认知顺化,建立数学模型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遇到一种新知识的输入而产生一种不平衡状态,这时新知识不能被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就引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即“顺化”,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如为了加深小学高年级学生对“钟面上的数学问题”的认知,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现在是下午410分,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几度?要解答这个问题单纯用时、分、秒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应该与角的度数问题进行重组。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建模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

2.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建模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建模思想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结论推导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同时,进行建模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适得其反的做法。

3.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建模思想方法是在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特别强调解决问题以后的“反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建模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易于体会、易于接受的。其次要注意渗透的长期性,应该看到,对学生建模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建模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

 

老师评语

很好

评语时间 :2017-12-18 15:07:56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