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中的方法及对策 作业周期 : 2017-12-072018-01-05

作业要求 :

作业标题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中的方法及对策

作业周期 : 2017-12-07 — 2018-01-5

作业要求:请结合自己学科写出真实感受。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5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3.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1月10日)之前提交。

发布者 :沈娟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中的方法及对策

提交者:学员易明珠    所属单位:光山县实验小学    提交时间: 2017-12-08 10:55:17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关注的是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可见品德教育在教育课程领域中的重要性。为更好地达到这一教育目的,积极开发、制作、应用品德课教育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学生思想认识的范围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更接近现实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生动、多样的直接经验,《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资源就不能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件设施、每一项活动都是可挖掘利用的教育资源,校内教育资源具有方便快捷和灵活的特点。它就在校园里,在学生的身边,教师可以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学校教育资源有效的利用。在品德教育课程的每一节课的导入环节,都应注重举身边的真人真事的例子,讲述真人的故事。教师可在课前收集制作学生身边的故事的课件,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一些与本课主题一致的的生活片段,故事情节要完整,好看易懂。拉近思想品德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所以,采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交互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教学平台随时点播和下载网上教学资源,让学生观察正反两方面事例的同时,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学生思想转化的过程,加深了学生思想巩固的程度

品德课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其良好的品德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思想转化的阶段,良好的品德与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对孩子的影响的斗争,在加快学生思想转化的环节,最好的方法是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切入点的现象、事例。新课程改革再次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品德课教学应该把握的一个方向性原则。在我们的学生中,每天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故事,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可以成为思想品德教师教学中的典型事例。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抓住学生带有普遍性的典型思想和身边的典型小事,通过小组体验、感悟、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优良品质。讨论是品德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教学资源的选用一定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在品德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育给课堂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强化了教育效果。品德课的教学还要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孩子的品德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师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老师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这样的事例拍下来做成课件,让学生观察总结,学生们一定受益匪浅。此外,在品德课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优秀的影视文艺作品和网络资源、以及学校的图书馆、多媒体等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教育资源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利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加之学生年龄小,情绪化严重,意志力薄弱,所以对于他们品德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培养训练,因此除了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训练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机会,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天体育课,老师安排两班学生进行拍球比赛。看得出孩子们热情很高,叫人感动的并非精彩的排球技术,而是一班同学拍完后时,非常真诚地、由衷地对二班同学说:加油!加油!这完全是他们自发的,没有教师刻意地教他们这么去做,也没有人引导或者提醒他们,他们就这么做了。自然而然的,没有丝毫的敌意。学生完全融入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境界里了。这时,老师就应该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先表扬后迁移。帮助学生建立崇高的思想。小学的品德教育目的,其实是培养学生的自觉,自觉形成习惯,习惯是道德教育的重点,我们都应该重视习惯的力量。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为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评价环节也很重要。《品德与社会》课程多采用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强调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同学和自己,还可以有家长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才能对学生做出较全面的、准确的评价。笔者建议教师要全方位地设计一个电子评价表,每一项设计十条。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对照,哪条做到了,那条需要加强,做到心里有数。过一阶段后让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做到了一条就得一颗星,期末最后老师总评,统计得星情况,颁发各项先进学生奖章。如自尊自爱奖章、诚实守信奖章、有安全保护意识奖章、有环保意识奖章等等。以至达到加深学生思想认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总之,品德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和社会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资源也应当从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去挖掘和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品德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应该根据品德课程的特点,挖掘课程资源的潜力,广开课程资源的基地,要勤奋好学,积极思考,注重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正确引领学生去收集、整理和合理的运用,跳出教材,拓展延伸。实现品德课育人的功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老师评语

优秀

评语时间 :2018-01-04 19:09:47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