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优秀成果展示 > 正文

【班级成果展示】+高中语文班

  发布者:李建祥    发布时间:2018-01-09    浏览数( -) 【举报】

研修作业标题: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提交者:任舒洁 提交时间:2017-12-05 22:04:54 浏览数:5 评论数:0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一)借助听觉媒体,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水平。语感是对语文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特别说明了修订课本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可见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语感训练,其途径主要是靠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实践。这一实践在课堂上则要通过朗读、吟诵而获得。文质并茂的文章尤其是高二两个单元的中国古典诗词,利用课件制作将播音员语言规范、声情并茂的朗读播放出来,将书面文字变成清晰响亮的有声语言,在语言、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示范,在课堂上反复播放,学生或者仔细倾听规范的读法,或者与播音一起朗读,或者仅跟着音乐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由此,他们不仅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还对文章尤其是诗歌有了整体的感知,了解文章思路、结构,得到语音感、语气感、语法感、畅达感、分寸感等等,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了然于心了。长期下去,学生对语言文字刹那间能直觉地判断正误、是非,明白美丑、善恶,获得情感、意感,达到准确而全面地理解语言文字,这不能不说是多媒体教学的功劳。
《滕王阁序》一文中“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鼓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优美景致。如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直接的美感,此时可以用音像材料,通过镜头的缓缓移动接近。古乐《渔樵互答》的轻轻流泻,将学生带入文中描绘的意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反复吟诵画面的句子,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可以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美感,在愉悦中更深刻地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进行语言感知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高效的实现。
(二)创设情境,图文结合,化解重、难点。建构主义强调情境的作用,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再现情境,可以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使所教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明朗化,使学生亲临其境。因为从文章的内容来看,课文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同时也反映着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历史的、现实的、哲学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科学的、技术的、文学艺术的……几乎无所不包。从文章教学角度来看,有些写景抒情的诗词,描写壮美山河、宏伟建筑的散文,刻画人物的佳作等,倘若采用一般的讲读方法,学生对于其中深远的意境、活生生的形象、深奥的科学道理以及陌生的生活画面,往往难以得到直观的认识和具体的感受。情境的创设,要依赖于多媒体的展现,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指导。“整合”为语文教学创设的形象情境,能为学生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形象的启示,或者说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层思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深入探究,不仅巩固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使学生更深入地去领会课文内容的思想内涵,从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寻求解答及主动探索求知的创新型思维习惯。
比如有一位老师制作了这样的《窦娥冤》课件片段:在空旷的刑场,围观者身着单衣,远处传来了悲怆而冤屈的控诉声。此时,天空飘起了白雪,围观者议论纷纷。通过多媒体的虚拟演示使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形得以再现,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体味,换位思考,甚至站在作者的高度,对课文进行全新的审视,极大地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道士塔》展示敦煌文物,让精美绝伦的敦煌艺术激发学生对美的思慕和追求以及对破坏掠夺美的行径的愤慨;《神奇的激光》中激光的有关知识及图片《烛文武退秦师》《过秦论》《六国论》中的历史上的各国地理形势图亦能激活学生思维。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更感受美感熏陶。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科学,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而且是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特殊的课程。语言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情感的陶冶,美感的培养。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语文学科本身的特征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应用,又为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1、形声构图,体验情感美。语文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由于学生受到时代阅历,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参差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文字、语言、线条、插曲、插图、音响等,从各个方面营造出一个具有审美性的教育场所,使教学全方位地诉诸于学生的心扉,使其受到震颤,进入心灵活化的境界,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并产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调动起强烈的登险峰以见奇观的求知心理。这种对象与文本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审美境界,对人的培养熏陶也就自然而然地进行着……
2、动静结合,领略意蕴美。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论天说地、谈古道今、写景抒情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具有使人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享受。所以,语文教学应努力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所创造出来的那种充满哲理意蕴的艺术境界,让学生走进作品去领悟,从而获得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愉悦。借助多媒体计算机,集图、音、文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注重媒体表现出的图象与声音的美,或动中有静、静中寓动,或动静交叉、动静结合,努力使媒体既表现出和谐的色彩,又表现出高雅的音乐美。比如《古都的秋》,结合教学进度,通过信息技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展示静晨观花图、轻扫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闲人图、胜日秋果图,并分别配以平静、柔和的音乐,这样的动静结合,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和作者一起感受了北国之秋特有的魅力。而像《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豪放的词,如果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图片背景配以激烈的音乐,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磅礴的气势,体会豪放的词风。
3、时空造境,感悟和谐美。诗歌教学不仅注重领会极其精练的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更应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诗人那丰富的想象往往跨越时空,主题、情感、韵味的表现,表达方式的运用,节奏的处理,无不展现美的身姿,从而产生巨大的审美价值。在这里,多媒体那缩短时空,增加信息密度,扩大信息容量的优势是派上用场了。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把那高大雄伟、拔地耸天的天姥山,阳光明媚、瑰丽美好的仙镜,以风为马,以彩虹为裳,结队聚会,欢快愉悦的仙人等,或通过网上下载图片,或绘制成图,创造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的意境。利用Powerpoint软件进行教学,教师结合讲解进行演示,学生也会如入其境,又加深了对诗的语言的理解。
(四)视听媒体下指导协作,训练口语交际。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上,几种能力相对而言,学生听话得多说话得少,阅读得多写作得少。新教材的说明特别将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与阅读教材兼顾,可见对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的重视。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阐明了作者一旦被激发了内心诱因和动机需要,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顿有文思泉涌之感。精选方法引导学生描绘语境,学生就有可能写出佳作。借助现代媒体教学手段去激活学生,创设美的现代化教学媒体语境,由此可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现代教学媒体集声音、图象、色彩、文字、符号于一身,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内容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挖掘、去感受语境美,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性情。因此,利用计算机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信息时代,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我们便可以将各种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生活场景真实、生动、及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作一些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地再次观察,或者教师也可只是一个旁观者,让学生自己融入所观看的内容之中,从而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
在学生观察录象情节或幻灯图片之后,学生需要做的除了思考以外,还应该口述看到的内容,将情节复述下来,然后把学生的复述与录象进行对照,找出遗漏,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复述、对照。在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还可以利用口语表达,阐述个人的观点、看法,尤其是对当前正在播放的影视作品与相关课文内容的比较,对学生的口语与写作的训练亦不失是一个好机会。学生在认真研读原文后,可以仔细观摩影(视)片,把影视作品与原著相比较,通过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口语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串联成文,对不同档次的文章拿到全班一起讨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加以修改。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综合力、思维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既动脑又动手,学生的左有脑都受到了刺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运作,充分发挥了大脑的聪明才能,真是一举两得。

优秀成果展示

最新优秀成果展示

热评优秀成果展示

热门优秀成果展示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