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优秀成果展示 > 正文

【优秀成果展示】小学语文9班

  发布者:熊家明    发布时间:2018-01-03    浏览数( -) 【举报】

【班级成果展示】小学语文9班

辅导教师:熊家明

 

一、研修日志 2

研修日志1 2

研修日志2 2

研修心得 3

二、研修资源 4

1.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4

《难忘的八个字》教学设计 6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的基本框架 9

资源分享《永远的歌声》说课稿 11

三、研修计划 13

研修计划 黄晶晶 小学语文9 13

个人研修计划 吴长月 小学语文9 14

【个人研修计划】 王莹莹 15

【个人研修计划】余莹莹/小学语文9 16

四、研修作业 16

研修作业标题:小学语文9班作业 16

研修作业标题:小学语文9班作业 17

研修作业标题:小学语文9班作业 19

五、线上研修活动 21

优秀研修1 21

1步:个人经验分享 21

2步:同伴经验交流 22

3步:自由研讨 22

优秀研修2 23

1步:个人经验分享 23

2步:同伴经验交流 24

3步:自由研讨 25

 

一、研修日志

研修日志1

发布者:胡斌    所属单位:罗山县尤店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7-12-01   浏览数( 1) 【举报】

      在这一次的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讲座,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做到了积极认真的观看专家的视频讲座。 

      网络远程研修学习,让我知道要做一个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而作一名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既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一名能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活水的老师。又要转变学习观念,作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网络远程研修学习给我提供了这一契机,让我从此不再迷茫。

      也通过这次学习,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学友们、同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平时由于工作忙,很少潜下心来学习,通过这次学习,真是感受颇深,更显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研修日志2

 发布者:余莹莹   所属单位:罗山县楠杆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7-11-29   浏览数( 1) 【举报】

      最近几年,我参加了好几次计算机技术远程培训,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爆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研修心得

 发布者:王莹莹    所属单位:罗山县楠杆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7-11-28  浏览数( 1) 【举报】

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非常有幸,我参加了信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通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1.可以说,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其次,我们要运用技术,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1.通过聆听专家老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应用“ppt2010高级应用学科教师的媒体素养培养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如对微视频的加工与编辑的解析和对“PPT2010高级应用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我还有一个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微视频的制作,下一步我要自己制作微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二、研修资源

 

1.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熊家明 已在 2017-12-04 15:52 推荐!)

  发布者:张霞    所属单位:罗山县楠杆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7-11-24    浏览数( 7) 【推荐】【举报】

 怎样进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难忘的八个字》教学设计

(熊家明 已在 2017-12-04 15:53 推荐!)

  发布者:李娟    所属单位:罗山县尤店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7-11-24    浏览数( 5) 【推荐】【举报】

《难忘的八个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难忘的八个字》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突出了“爱”这一主题。体现了人世间互相信任,互相关爱的浓浓真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受到爱的启迪。

《难忘的八个字》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因相貌丑陋,左耳先天失聪而遭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后来由于受到伦纳德老师爱心的抚慰而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鼓起生活勇气的故事。课文感人至深,读后使人怦然心动。课文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因为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以及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和自身身体状况的不同,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小女孩的处境以及自卑的心理,体会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的真正用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伦纳德老师对我说的八个字的含义,明白“我愿你是我的女儿”这八个字让人难忘的原因。

2、教育学生学习伦纳德老师善待、关心残疾人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是怎样一个孩子。在耳语测验中,“我是怎样做的?”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伦纳德老师对我说的八个字的含义,走进“我”的内心世界,明白“我愿你是我的女儿”这八个字让人难忘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人和事令自己难以忘怀。然而,令一位小女孩终身难忘的却是八个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验她独特的情感历程。请大家齐读课题。(17、难忘的八个字)

2、读了题目,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

课件出示:这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这八个字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八个字是令人难忘的?

师:在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这些问题,你现在已经有了答案吗?(生回答:难忘的八个字是“我愿你是我的女儿”时,师板书。)

追问:这句话中的“我”指的是谁?“你”指的是谁?

3、真了不起,通过初读课文,同学们就读懂了这么多问题,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这个问题很难,不过没关系,下面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深入学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师随机引导

(指板书)问:这句话中的“你”是怎样的你?(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课件)就是这位小女孩,长着畸形难看的嘴唇,鼻子弯曲,牙齿不整齐,长得多丑啊,不但如此,说起话来还结结巴巴不清楚。同学们,如果在你的身边,在你的同学当中,就生活着这样一个小女孩,你觉得别人会怎么看待她呢?(不愿意跟她在一起,瞧不起她,嘲笑她)

1)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女孩,面对别人的嘲笑和孤立,你会有哪些感受?(气恼自己的残疾、自卑)

2)师: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能体现出“我”自卑的句子,读一读,试着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心理感受。

出示课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的长相越来越与众不同。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嘲笑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儿,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喜欢我,更没人会疼爱我。 

3)指导学生读出感受,了解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卑)

师引导:我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喜欢我。“我”怎么敢如此肯定呢?(引导学生想象:在她生活中曾发生过什么事情,让她如此的自卑呢?如:路人、同学、邻居会怎样对她?)

4)师导读:是啊,小女孩就是这样在自卑中一天天长大,在她的心里,时时刻刻被阴影笼罩。一次次的伤害,使她不再相信家人以外的任何人会喜欢这个丑陋的自己。是啊,如果是我,我也会自卑,如果这个小女孩是你,你会自卑吗,同学们?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谁能把这种自卑的感觉很好的朗读出来呢?  (伺机鼓励)

5)就在小女孩悲观绝望的时候,她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谁?(生:伦纳德老师)她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生反馈)

课件出示:伦纳德老师胖胖的,很美,也很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

师: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什么呢?(伦纳德老师很美)老师想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伦纳德老师的美。谁来读读这句话呢? 

6)师:这么美的老师,班里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有一个孩子比所有的人都更爱她,是谁啊?小女孩为什么深深地爱着伦纳德老师呢?这还得从那次的“耳语测试”说起,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3-5自然段,然后告诉我,你在这部分读懂了什么?

3、理解“我愿你是我的女儿”这八个字让人难忘的原因,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

1)师过渡:像每一次的“耳语测验”一样,“我”用右手“捂”住了右耳,“我”等待着,我等待着老师对我说:“天是蓝色的”“你有没有一双新鞋”可是伦纳德老师却轻轻对我说:我愿你是我的女儿。

这八个字应该怎样读呢?(评价)

这八个字给小女孩什么样的感受呢?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出示课件: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令我终生难忘。

2)是啊,母亲最爱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伦纳德老师喜欢我爱我,所以她才会希望我是她的女儿。每个孩子听到这句话都会感到欢欣和感动,更何况是一个从小就缺少爱的残疾小女孩,她听到了这样的话,她的心灵受到了多大的的震撼啊!

3)现在带着你的欢欣,带着你的感动,带着你的震撼读读这个句子吧!

4)师:①伦纳德老师,您是那么的美,以致连同我在内的每一个孩子都那么喜欢你!而您却单单对我---一个如此丑陋的身患残疾的小女孩说出了这八个字:我愿你是我的女儿。您知道吗?(生齐读: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

  ②从幼儿园到三年级,每一年的“耳语测验”,让我学会了如何去保护自己,不让自己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而今年的“耳语测验”,我却意外地听到这八个字:我愿你是我的女儿。(生齐读: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

  ③“我愿你是我的女儿。”短短的八个字,却令我那么的欢欣,那么的感动,那么的震撼!(生齐读: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

 ④伦纳德老师,您是那么的美,而在您的眼中、您的心中,我的丑陋连同我不为人知的优点竟一同被您爱着……我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感激,会让我永远记住这曾温暖过我心房的八个字。因为(生齐读: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

⑤正是从这一刻起,爱的光环也将永远环绕着我,以及所有爱我和我爱的人!因为(师读: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

4、小女孩得到了伦纳德老师这八个字的鼓励,她的人生从此变得不一样了,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想象,从这天以后,小女孩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生反馈)

师:大家的想象都很合理,出示课件:如今,那位自卑小姑娘,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玛丽·安伯德,已经成为了加拿大一位很有名的作家。

师:正是伦纳德老师的爱,鼓励了当年的那位自卑的小姑娘,使她重新获得自信,勇敢地面对现实。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获得了成功。这就是“我愿你是我的女儿”这八个字的力量,这是爱的力量!

(三)拓展延伸

1)是的,爱是温暖的春风,可以拂去心灵的尘埃;爱是明媚的阳光,可以化解心头的冰霜;爱是无边的彩虹,给予生活最美的遐想。……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心,去关心你的朋友,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你也会收获一份快乐!

2)很多同学们都被伦纳德老师无私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此时此刻,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出示课件:角色扮演,你可以扮演伦纳德老师,也可以扮演裂唇小女孩,写一段你最想说的话。

(四)书写指导

“龄”左右结构,“倾”注意竖提。

(五)板书设计

17、难忘的八个字

我愿你是我的女儿

         自卑——————————自信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的基本框架

微案例:指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小问题,所采取的小策略、小方法、小技能。

 

一、问题标题:简明扼要概括本案例所要解决的小问题(30字以内)

有理数运算应用题教学

二、问题描述/呈现(不少于150字)

简要描述: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您的“小问题”,并将问题中包含的表象和深层问题挖掘出来。

某股民在上星期五以每股27元的价格买进某股票1000股。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如下表(单位:元)试图联系生活,尝试在提出问题时逐步深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但实际上是“东施效颦”,形式上的一串串问题及解答让新课程理念远离了课堂教学实际,教师虽对本题求解准确,但学生的接受与沟通的效率低下,仅仅是教师用了自己在生活实践经验体会去审视数学问题。教师感觉容易理解,而事实恰好相反,教师的讲述没有激化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些在教师眼里显而易见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改变教学内容机械化的呈现方式,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求,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原因追溯

造成“小问题”的因素有哪些?具体分析阐述。

学生没有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股票买进卖出,对教师在处理数学信息时认为“自然”和“显然”的合情合理的推断存在的“症结”如下:

1〉表格中有理数正负号的实际意义如:+4表示每股涨了4元;-1表示每股跌了1元。教师没有交待分析,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2〉周四收盘时的股价是(元),如何理解27元的概念?为什么不能理解为:272.524.5(元),周四的股票与前三天的股票涨跌存在什么关系?

3〉股票卖出时的26元数据是哪里来的?

4〉买入交易时交易税是付出3? ,卖出时付出的成交额的3?

和手续费2? ,同是“付出了”,为什么理解的数学意义截然相反?

5〉如何理解一周股票收益的-1211元的实际意义?

四、方法/策略选择或者技能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可以只写方法策略或者技能)

教 师在授课时,不能照本宣科,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数学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要深入了解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的内在思想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本案例中,学生到底需多长时间停留在“毫无希望”的数学抽象思维境地?教师“操之过急”会使多少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课堂是活的,在深入研究 本班学生的基础上,面对有思想的学生,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思路,教师不能以我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不能忽视学生对新知识也有一个分析、理解和吸收的学习过程。教师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学才能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五、实施过程(不少于500字)

具体描述实施过程并形成相应的文本可以配合展示过程中的照片或者成果图片等。

可以策划一个“股票交易中的数学问题”课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搜索、分析和处理有关股票买进卖出信息,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调查收集数据(信息),

分析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差异,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探究、交流、总结等,形成有效的信息通道相,掌握感悟相应的方法和经验,营造一个学生乐于探索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这远比课堂上教师机械的“一问一答”效果好。

六、实施成效(不少于500字)

简要描述:所选策略、方法及技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矛盾冲突的化解)所起的作用?

整 个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存在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个数学学习共同体需要交流、多向互动、有效调控。我们经常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本案例基本上由教师包办代替了,教师没有营造一个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而“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基本上没做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体验交流彼此的想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才能使分析透彻、思想清晰、思路明确、因果分明、逻辑清楚,真正实现教学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形式由“灌输”变为“主动建构”,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数学教学思想。

新一轮课改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经是课堂教学,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如何树立课程意识?课堂上学生的一声:“老师,我听不懂!”,给我们一线 教师敲响了警钟,唤醒老师们课堂上没有垄断者!把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把问题留给学生,把数学思维冲突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寻求答案,让学生去思考、交流?? 真正体现新课程倡导的数学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创造和发现的乐趣,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主导作用的价值体现在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

七、评价与反思(不少于750字)

(一)所选策略、方法和技能是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或冲突的化解)?有助的话,为什么?如果所选方法、策略和技能并未达到预期成效,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二)就上述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现有状态,提出进一步的改进策略。

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新课程改革中,在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教学行为都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直接关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真正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自觉地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勤于构建有效教学的新途径,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资源分享《永远的歌声》说课稿

(熊家明 已在 2018-01-03 10:36 推荐!)

  发布者:张艳玲    所属单位:罗山县山店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7-12-22    浏览数( 4) 【推荐】【举报】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永远的歌声》。第三单元课文主要是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爱、感受爱的伟大及无私。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能够用爱去关爱他人,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

《永远的歌声》写的是“我们”年轻、漂亮、嗓音好听的老师生病了,“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而那“歌声”则是童年的老师教我们所唱的歌,它像清澈的小溪,滋润着“我”童年的梦。

课后安排了四道思考题,其中第1题、第3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实践,理清文章的脉络,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将重点段的内容说清楚,便于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第2题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题目的内涵,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

整篇文章前后照应,结尾点题,感染力极强。尤其是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写作方式值得学生探究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展示)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 说教法 (展示)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本节课我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议、辩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学法 (展示)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对于本课的教学,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质疑探讨的方法理解本文,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五、说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

水平和认知水平,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稳定纪律,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课前为学生播放了《每当我走过你窗前》质疑板题:

《每当我走过你窗前》这首歌是写老师的,我们上节课也学了一篇与老师有关的课文是: 生齐说课题 师板书课题

为了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做好复习,设置了课前检测。 (展示)

(二)课前检测: (比一比:谁课后复习的好)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内容,理清了文章的顺序,现在看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掌握的怎么样?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我的童年伙伴为——————冒着生命危险——、 ——的事情。

2、老师生病→( ) →( )→( )→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 。

为了鼓励学生,测试后我及时对学生做了评价,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掌握的不错,说明同学们课后做了复习,每天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才能牢固掌握,同学们要养成复习的习惯。

(三)展示目标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给同学们展示了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感知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去经历、感受、体验学习过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自学、交流

给学生列出了学习提纲,并指出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学(展示) 学习提纲 :(比合作、比动脑、比自学)

1)、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联系上文概括)

2)、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请画下来。再想想这些句子各是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用旁批的方法)

3)、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做题目?歌声里包含了什么?(联系全文及中心总结概括)

在这一过程中我采取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找寻答案。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学能力及组织概括能力。

学生自学后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引导。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仍然以学生自主质疑、释疑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研讨、争辩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学生自学(1)、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学生们知道孩子们冒着危险为老师挖草药引出学习第79自然段 (展示)

79段的学习,学生知道孩子们宁愿冒危险去采药,引出为什么采药?学习第6段。(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把积极的接受学习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师生的主体与主导作用。

通过学习67段,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爱引出学习自学提纲(2)、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请画下来。再想想这些句子各是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这里我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内容,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说,在说中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师生间真挚的情感。

同时深入学习第8段 (展示)

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学生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学生这么爱老师,老师的哪一点给孩子们留的印象深,;这个问题让学生结合板书及文章开头和结尾来理解概括;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让学生畅所欲言: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在学生思考这道;(六)、作业(展示);最后设计了习作:《难忘老师》《我的老师》;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会说话,学会写作,让学生可运用本;六、说板书:(展示);板书:永远的歌声;学生这么爱老师,老师的哪一点给孩子们留的印象深,引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一步引出自学提纲(3)、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做题目?歌声里包含了什么? (展示)

这个问题让学生结合板书及文章开头和结尾来理解概括(五)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展示)

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从课内走到课外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设计了这项内容让学生畅所欲言: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在学生思考这道题时,我放了歌曲《每当我走过你窗前》让学生感受这首歌中老师工作的情景结合生活来交流,以此检验学生是否做到了悟情明理,培养学生对老师热爱的情感.

(六)、作业 (展示)

最后设计了习作:《难忘老师》《我的老师》

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会说话,学会写作,让学生可运用本课的描写方法及文章前后照应的方法来写,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理解。

六、说板书:(展示)

板书: 永远的歌声

语言   心理 我们 采药 老师  动作   

这个板书围绕文章的中心内容,重点来设计,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看一目了然,既了解了文章的中心,也了解了文章的重点。

 

三、研修计划

研修计划 黄晶晶 小学语文9班

  发布者:黄晶晶    所属单位:罗山县楠杆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7-11-21    浏览数( 13)【举报】

自我分析:测评结果,很令人尴尬,一直以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感觉运的很少,参见这次国培,期望自己在利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环境分析: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一般,只有一个班配置了白板,安装了实物投影仪。这在农村小学中是比较先进的了,但是信息化资源库还没有建立。

  我的发展目标

  发展总目标:力争获得优秀学员,完成此次培训。

  1、提高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3、能熟练的应用移动信息设备,推动学校整体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行动计划

  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我深知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任务繁重,除了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都要占去我很多的时间,在网上培训,整块的时间学习,有点困难,但是这我也明白,做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否则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于我来说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时间紧,工作繁忙,而切本校的信息设备配备不能满足每个教师学习。抽取零散的时间,我想我也能完成本次培训任务,很是期待。

  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途径:

  1、认真学习国培课程、并及时做好笔记和反思

  2、加强交流。信息是需要交流的,在这样的信息能力平台,希望更和我一样的同事,交流心得,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或者是在实践中理解和消化新学习的内容。

  2、我校特岗教师多,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有非常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我会多向他们请教。

  3、充分利用和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多请教、勤沟通,努力完成此次培训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载入自己的人生履历。

 

个人研修计划 吴长月 小学语文9班

  发布者:吴长月    所属单位:罗山县县直幼儿园    发布时间:2017-11-22    浏览数( 28)【举报】

 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

一、培训意义

      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精彩的各种类型的课的视频,同时要求我们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不同类型的教案,对于教学软件的选择使用,在简易的多媒体环境下课堂的导入、讲授、技能训练与辅导及总结与复习等。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学应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核心任务。所以我应以提升自己教学业务能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高自身教育思想觉悟为主要任务,让自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的建设中。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

       尽管已经走上三尺讲台已有数年,但在学习与应用中我仍有以下几个困惑:

       1、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公软件如 WordPPTEXCEL等的应用只局限于初级,并不是很熟练;视频中提到的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了解也恰如白板其名;微课制作、视频剪辑更是一脸茫然;

       2、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百花争艳,如:原来的六步教学法到现在的群文阅读,似乎别人一直超越我们,而我们一直追赶也望尘莫及,更郁闷的是我们找不到一套能真正适合我们自己、适合农村小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而是一直在模仿从未超越过;。

三、研修选择

      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四、应用打算

     1、 同各位教师分享、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 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为打造让学生满意的课堂而努力,力争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个人研修计划】 王莹莹

  发布者:王莹莹    所属单位:罗山县楠杆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7-11-23    浏览数( 1)【举报】

     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每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措施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总之,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并学以致用!

 

【个人研修计划】余莹莹/小学语文9班

  发布者:余莹莹    所属单位:罗山县楠杆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7-11-25    浏览数( 3)【举报】

在这次培训中,我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依据教师培养计划,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自我研修计划:

  一、端正学习观念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根据双对接远程研修培训计划确定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应做到以下几面:

  1、认真观看网上视频。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揣摩,研究教材,做到真正领会,理解,掌握研修的方法,并且做好自学笔记。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研修训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认真做好笔记,注意学习、反思、实践相结合。

  3、积极进取,多参加一些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4、积极参加网络学习,在教师个体、学校、培训教研机构的关联学习中,使研修活动从控制走向解放,从统一规范的集体研修走向教师的自主研修,自主选择。

  5、自觉和同伴组成研修小组,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认真承担自己的责任,不断反思,同伴互助,引领专业,提升质量。

  6、在双对接研修的过程中,要与实践相结合,要不断的反思,并且写出学习心得或体会。

  总之,我一定按计划认真学习,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学习观念;认真反思,提高教育研修能力,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使自身素养不断提升,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四、研修作业

研修作业标题:小学语文9班作业

提交者:孙秀云 提交时间:2017-12-18 14:57:55 浏览数:评论数:0

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视听效果好、交互能力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广大教师所青睐。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更是显出了它的优越性: 
    一、激发了学生主动探讨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把过去、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 
    二、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语文是最具有人文性的课程,最能体现人文关怀,在一个倡导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时代,我们应该提供促进个性发展和学习的环境。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可谓为学生提供了这一契机,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一直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处在协作、会话、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提供信息,自由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的心理品质,是人的创造力不断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灵魂,它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有限的,而利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生动的、积极的。
    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适量、适当的原则。有一些教育者夸大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性手段的作用,一味的追求,盲目地认为优质课少不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用信息技术才能体现出老师的现代性。这势必使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产生了许多误区。在此提出两点当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用信息技术图解文本形象,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依赖思想,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创新空间。 
     语文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体验作者的感情,丰富作品的想像。利用信息技术将文本转化为图像,学语言变成看图像,势必影响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地位本末倒置。 
语文课程被信息技术完全占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种工具的利用程度及方式取决于课程本身,取决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而很多课堂是为了运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有时候会喧宾夺主,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堂上教师就是不断地点击鼠标,变换画面。整堂课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几乎都被漂亮的图片所吸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精彩、动感、有趣的画面,而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朗读感悟早已置之一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地位颠倒了。 
    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不应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应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究,努力研究,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抓住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使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得到尽可能的展现,促使其健康发展,让语文课堂因为有了语文味而使两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研修作业标题:小学语文9班作业

提交者:王莹莹 提交时间:2017-12-13 11:20:47 浏览数:评论数:0

 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所传递信息和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它们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革新,给语文这门传统学科注入了活力,它打破了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它为学生提供了互动性的交流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感官协调参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新信息技术,就会使语文教学事关功倍。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于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直接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事实证明,各年龄段的这生都喜欢影视、音乐、游戏等有声有色的东西。

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和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学科历来是学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因为它往往枯燥无味,同时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见效比较慢。学生对语文学习往往没有兴趣,缺乏动机,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这一现象大为改观。信息技术使知识活化、具体化,同时还能创设一些文字无法表现的情境,实现多方的人际与信息互动,信息技术条件下,资源具有无限丰富性,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将会大大提高。

如上《观舞记》一课,可以用配音乐的舞姿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教学立体式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足以让学生激起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创造力。

2、利用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难点通过画面,声音强调,动画效果来突出,抽象的文字符号所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语言与画面、视觉与听觉、感知与理解等形象地展出现来,从而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云有种类有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概念抽象,区分困难。我们就可以把各种云的画面用多媒体展现在同学面前。学生再结合生活中谚语和观察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解决难点,同时真正做到让学生能“看云识天气”。

3、利用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也是一门综合课,可以说它包罗万象,教学中要接触到各门学科、各类知识。语文教学如果只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理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达到“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大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品质。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上《口技》一文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口技,让学生来描述其间的情景。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他们大胆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描述出不同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让学生打破40分钟的时空的限制,让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的想象力不受羁绊,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主次角色的错位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主,信息技术只是学生学习语文这一门学科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学习的课堂工具。我们要防止在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产生角色的错位,无法分清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到底以谁为主的问题,防止产生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学习并举或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主,语文学科的学习为辅的现象。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语文学科特点的缺失。

语文教学主要的方法就是听、说、读、写,就是要求学生背诵、记忆、理解、掌握并加以运用,它注重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感悟和积累。所以在整合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文基础和语文基本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例如,在上网收集资料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筛选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料;不要一味追求电脑键盘输入,因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热爱祖国的语言和文字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在网上与人交流的同时,还要学会口语交际等等。同时,资源的大量化、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的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3、教师主导性或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在整合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极少言语,缺少必要的引导;或者老师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体现自主学习的装饰,当学生坐在多媒体教室中上课时,教师依然明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侃侃而谈,此时多媒体电脑就成了投影仪,只是放图片与课件而已。

总之,信息技术辅助语文学科教学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这一,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师必然努力学习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想随着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改变,从而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研修作业标题:小学语文9班作业

提交者:梁发斌 提交时间:2017-12-08 13:20:55 浏览数:评论数:0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对“未来教育”做过如此的描述:未来教育等于电脑加人脑加网络。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的发展,电脑,网络,白板等多媒体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在这些信息技术辅助下,我们的课堂活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也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许多新的活力和生机。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学生爱上语文这一学科,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从厌学困境中解脱出来,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所以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借助多媒体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尽量把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起来。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展示了桂林的山,漓江的水,即将下课时又在教室内响起欢快轻松的乐曲,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绪从上课伊始到结束都持续高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对于美文、说明文等某些课文而言,多媒体的直观手段确实是一种成功的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转换成语音、图像、色彩,这样多种形式的展示会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动中学,学中动;乐中学,学中乐。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生活情景,启发学生心灵交流。

学生缺乏阅读语感的积淀,对一些阅读材料往往感悟能力不强,影响自主式阅读的进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促成学生与文本心灵交流、唤起鲜明的“内心现象”,使学生也深得文章旨趣。《庐山的云雾》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万千,奇美幽静,我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在图中注上形容云雾的词语,然后再读课文,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为了让学生完全入情入境,感受庐山的幽静,感悟云雾的神秘,,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闭目聆听描写“庐山云雾”的录音。录音中悠扬的音乐,夹杂着清晨山中鸟叫的声音,还有动情的描述。音乐的强弱,语调的高低让学生眼前展现出了庐山云雾的美:时而如白云从身边抚过,时而又如倾泻而下的九天瀑布.学生投入地听了,身临其境。在谈感受时,有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说:“我仿佛置身于那神秘的云雾中。”还有学生说:“我一定要到庐山去,亲眼看看那神奇多变的云雾!”至此,学生的感情体验、心灵交流可谓是水到渠成。 
学生可以在媒体的帮助下以对话的形式练习,检验学生对此项内容的掌握运用程度,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可爱的西沙群岛》一文,海底的世界五彩缤纷,十分壮观。课文中描写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农村的学生没有见过,单凭想象是很难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海底世界的视频一放,学生看一下就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写得准确而又生动,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熟练的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师本身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我们熟练地掌握电脑知识。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积累。并且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便作出适合英语学科特点的课件。
    弊端:一、干扰教学,反客为主。在运用多媒体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把整堂课设计成多媒体课件。结果就是这节课从开始的课题到最后的结束,都用多媒体课件控制起来。过分的依赖多媒体。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过分的程序化。
     二、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过分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和音响等效果,其结果是喧宾夺主,冲淡了主题,分散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主要考虑的应该如何用多媒体把信息正确无误、简单易懂地传递给学生。因此,正确无误和简单易懂是衡量课件设计有效性的标准,任何动画、色彩和音效都应该为此服务。在设计时,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教师所创设的各种情景能否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是检验其有效性的标准。如果设计课件只是为了让学生感到好玩、有趣。那么多媒体的运用就只能起反作用。总之,多媒体只是我们教学和课堂上的一个辅助工具,如何在教学中合理、高效的运用这些信息技术,是我以后在教学中将要继续学习研究的方向。


五、线上研修活动

 

优秀研修1

 

1步:个人经验分享

00001. 开始时间:2017-12-01    结束时间:2017-12-25

00002. 步骤描述:

运用信息技术的价值体现在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00003. 

 

2017-12-20 08:51

00001. 

00002. 

沈承梅: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写大兴安岭美丽的风景课文。教师在讲解段意时,可事先制作出反映大兴安岭岭、林、花、等风景的课件,让学生目睹屏幕上浩瀚无边的绿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滚滚的波浪,课文中“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海”等内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随悦耳的解说词,学生再看录像中哗哗流淌的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再看看伐木工人欢声笑语,植树工人的辛勤劳作。疾驰的火车把木材源源不断的运到全国各地。此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明白这课文的主旨:写出了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密不可分。真正理解“兴国安邦”这个词语的意义。当教师合理的展现其它大兴安岭景色的设计后,学生会由衷感到大兴安岭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于是课文中的语言成了学生内心急于表达的话语,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纷纷伸出小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00003. 

00004. 0

1条/共1页< 上一页1下一页 >

 

2步:同伴经验交流

00001. 开始时间:2017-12-01    结束时间:2017-12-25

00002. 步骤描述:

请你从”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呈现方式“方面交流自己的想法?

00003. 

 

2017-12-20 08:56

00001. 

00002. 

沈承梅: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活动引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教师也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2.用于导入新课——巧设情境,引生神往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响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完全集中,还沉浸在课外的游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因此,我利用农村信息技术库里的资源,制作符合教学所需的课件,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氛围,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的知识。

00003. 

00004. 0

1条/共1页< 上一页1下一页 >

 

3步:自由研讨

00001. 开始时间:2017-12-01    结束时间:2017-12-25

00002. 步骤描述: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以描述)

00003. 

 

2017-12-20 08:58

00001. 

00002. 

沈承梅1、学生主体性不强,教师仍为主导。学习效果不好 这种情况表明,备课很不科学,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3、哗众取宠,偏离教学的本质。 发生这种情况,我认为一是课件的设计太花哨,注重感官欣赏而忽视教学效果,有哗众取宠的感觉。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师的引导不是很成功,就像放风筝一样,注重放,却没注重收,这样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还不如没有信息技术介入,反而更实在一些,教学在于效果,而不是表演。 4、不能滥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 5、不能孤军奋战 近几年来,宽带、校园网铺天盖地,而面对优越的条件,有些人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仍旧“不走阳关道,只走独木桥”,对课程整合理解片面,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多数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事,因为信息技术老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殊不知“众人划浆,开大船”,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信息技术老师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服务,其他学科的老师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这样才能将整合课上得有声有色。 6、不能只有公开课、评优课才注重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达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实现的,有的老师只在要求上整合课、公开课时才想到整合,放着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不利用,仍旧“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师,认为自己在从教的多年没有整合,效果也不错,殊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 7、一味依赖信息技术 有的老师发现了一个“好”网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术的课程和相关资源。结合自己所需,找到并下载了一门课程设计以及整合技术的工作表。该单元的工作有两个技术整合活动:找到并列出有关知识信息网站列表; 8、不重实效,哗众取宠 有的老师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或者,有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的技术手段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老师大力开发“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一回,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9、缺乏掌控能力,课堂失控 在许多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技术问题束手无策;或者不能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有效地引导。

00003. 

 

优秀研修2

1步:个人经验分享

00004. 开始时间:2017-12-01    结束时间:2017-12-25

00005. 步骤描述:

运用信息技术的价值体现在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2017-12-06 13:48

00001. 

00002. 

康蕾:在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课件,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教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介综合起来进行辅助教学的计算机教学程序。 多媒体教学题材的选取,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对于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的问题,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概念或原理。课件内容必须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的表现,能突出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能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能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制作课件时,要运用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已有成果,结合学科特点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恰当处理,精心设计,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表现力。

00003. 

00004. 0

1条/共1页< 上一页1下一页 >

 

2步:同伴经验交流

00001. 开始时间:2017-12-01    结束时间:2017-12-25

00002. 步骤描述:

请你从”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呈现方式“方面交流自己的想法?

00003. 

 

2017-12-06 13:54

00001. 

00002. 

康蕾.利用多媒体,把书上静止的场景变为真实的活动。“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活用教材,把书上静止的场景变为真实的活动。教材呈现给学生的信息资源大都是静态的画面,学生需被动地去理解画面的意思,如果照本宣科,就会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活用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画面,使之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引发学生产生数学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例如,北师大版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实践活动”,教材把例题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灵活地贯通在一幅画面中,画面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生动逼真,趣味盎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很喜欢。但教材上的画面是静态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本课时,我们灵活地运用了这幅插图,把它做成课件,变静态为动态,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动态的整体情境,以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中,再根据教学内容依次让学生逐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形式深深吸引了低年级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地实现了“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目标。同时,通过学生帮助小动物逐一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00003. 

 

3步:自由研讨

00001. 开始时间:2017-12-01    结束时间:2017-12-25

00002. 步骤描述: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以描述)

00003. 

 

2017-12-06 13:59

00001. 

00002. 

康蕾:结合实际列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三种以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学生主体性不强,教师仍为主导。学习效果不好 这种情况表明,备课很不科学,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3、哗众取宠,偏离教学的本质。 发生这种情况,我认为一是课件的设计太花哨,注重感官欣赏而忽视教学效果,有哗众取宠的感觉。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师的引导不是很成功,就像放风筝一样,注重放,却没注重收,这样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还不如没有信息技术介入,反而更实在一些,教学在于效果,而不是表演。 4、不能滥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 5、不能孤军奋战 近几年来,宽带、校园网铺天盖地,而面对优越的条件,有些人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仍旧“不走阳关道,只走独木桥”,对课程整合理解片面,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多数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事,因为信息技术老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殊不知“众人划浆,开大船”,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信息技术老师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服务,其他学科的老师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这样才能将整合课上得有声有色。 6、不能只有公开课、评优课才注重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达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实现的,有的老师只在要求上整合课、公开课时才想到整合,放着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不利用,仍旧“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师,认为自己在从教的多年没有整合,效果也不错,殊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 7、一味依赖信息技术 有的老师发现了一个“好”网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术的课程和相关资源。结合自己所需,找到并下载了一门课程设计以及整合技术的工作表。该单元的工作有两个技术整合活动:找到并列出有关知识信息网站列表; 8、不重实效,哗众取宠 有的老师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或者,有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的技术手段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老师大力开发“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一回,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9、缺乏掌控能力,课堂失控 在许多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技术问题束手无策;或者不能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有效地引导。例如,在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时,往往是由一、二个“小能人”包揽一切,其他同学无所事事。又如,在让学生用技术分组展示学习作品时,各小组通常只关注自己的展示内容,而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 10、“作秀”嫌疑太大 目前,尽管有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然而它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却应用得很少。许多整合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公开课“作秀”的背后蕴藏着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困扰:许多一线教师表示,考试的压力迫使学校和教师倾向于采取填鸭式的口授式教学,而无暇顾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这是因为,尽管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但当采用技术时,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在原先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在单一课时或课堂教学中,一些精心设计的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如果强行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所有内容的教学,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效果又不明显.

00003. 

 

 

 

附件

  • 【优秀成果展示】小学语文9班.docx  下载 预览

优秀成果展示

最新优秀成果展示

热评优秀成果展示

热门优秀成果展示